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魂魄犹在 文脉不绝 为灾区群众建设新的精神家园(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见闻·文化废墟:写在二王庙废墟边上 
    “在那里,俯看都江堰最美。”     75岁的曹继佑老人在秦堰楼前若有所思地说。老人所指的,是由此拾级而下不过几十米便可到达的世界文化遗产——二王庙。     曹继佑和她年逾八旬的老伴宋先生,都是援川干部。在成都生活了近六十年,他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依恋和自豪,“山上是满目青翠的自然风光,脚下是宏伟壮观的水利工程,到这里,你能最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天府之国’!”几十年来,青城山、都江堰、二王庙……他们不知来过多少次,就像是相知多年的老朋友,这里的每一个细节,他们都了如指掌。6月21日,汶川大地震震后40天,轻微余震尚在,两位老人就在子女的陪同下从成都赶来,和许多人一样,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渡尽劫波,“老朋友们”是否安好?     一条窄窄却又十分醒目的警戒线横亘在眼前,让两位老人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     眼前的秦堰楼,三字匾额依旧,但承载它的门楼却只剩了一个支离破碎的架子:门楼整体下沉,瓦顶全部垮塌,房脊从中间扭开,被裸露的钢筋顽强拽住的剩余残体在风中微微颤抖;门楼两侧,原本齐整的一排小屋,如今已如烂醉般歪斜得不成样子;游人平台上,几块一两米见方的巨大石块,把其下十多厘米厚的木板砸得粉碎——它们是从对面山坡呼啸而下,越过近十米宽的公路,飞落到这里的。     由于林木阻隔,尽管只有几十米距离,由秦堰楼侧下望,仍无法看到二王庙的情况。两位老人怅然许久,才在孩子们的劝慰下依依不舍地离去。行前,老人紧紧握了握记者的手。     与两位老人作别,在当地工作人员的指点下,记者越过警戒线,将一扇已经变形的小门推开条缝,侧身而入,走进二王庙。     二王庙坐落在岷江东岸、都江堰渠首,始建于东汉,原是纪念蜀王的望帝祠,南北朝时齐明帝将其改祀李冰父子。宋代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二王庙因此得名。原来的庙宇曾在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建筑为清初复建。     两千两百年来,曾经桀骜不驯洪水肆虐的岷江,因李冰父子主持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永为成都平原的福泽。其“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格言,细细品来,岂止治水心得,更有无限哲思。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也会把他记在心中。千百年来,二王庙为人敬仰,观者如织,据说,最多时日接待量超过万人。那摩肩接踵的访客,那袅袅不绝的香火,表达了人们对李冰父子最深沉的敬意。     几年前,记者曾经到访过这里。由于不受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拘束,二王庙的建筑依山延展,上下重叠错落,曲折幽深,方寸之间闪转腾挪,常有出人意料的构思。长期以来,这里受道教文化浸染,参天古木红砖青瓦间,自有一股超拔脱俗的气质。无论是人文价值,还是建筑风格,乃至自然环境,二王庙为世界文化遗产都当之无愧。     记者由山上下行,首先进入的是二王庙的“后院”。一路上,记者在瓦砾间步履蹒跚,偶尔出现的石栏此时也完全起不到扶助的作用——它与石阶间寸余宽的裂缝,显示它自身已是岌岌可危。     几分钟后,前面依稀可见二王庙正殿的背影,隐约望去,依然完好,这让人揪起的心稍稍舒缓了些。     沿着大殿背后右侧几乎辨不出原来模样的回廊前行,记者辗转绕到殿前。     当前面豁然开朗,记者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首先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萧瑟的殿前景象。记者记忆中的那些雕梁画栋的殿堂楼宇完全寻不到一丝踪影。只有无数碎裂的砖瓦和板材,它们沿山体倾泻而下,深达十数米。     大殿依旧挺立。废墟中的它此时显得格外孤独,曾经雄奇巍峨的飞檐有些已经扭曲变形,危在旦夕。     走近大殿,地面上几条宽达数厘米的裂缝纵横交错,格外引入注目,那些直径近半米的木头立柱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变形方式死死抵住建筑的整体结构,使大殿免于灭顶之灾。然而,随处可见上书斗大的“危险”两字的红色警示牌,提醒我们这些极为罕见的到访者,险情就在眼前,也许就发生在下一秒。     “这里是戏楼,过去是。”瓦砾堆上,二王庙道教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周志福指着眼前的一片空荡荡说。在他找给记者的宣传画册里,戏楼的评语是“巍峨壮观、气势雄伟”。     周志福是记者现场遇到的唯一一位管理员。地震当天,他正在大殿旁的一间办公室里干活,求生的本能让他拼命抱住一根柱子,虽然多处砸伤却死里逃生。他告诉记者,他是外省人,到这里完全是帮忙,已经有五六年了。地震后,只养了几天伤,他又回到了这里,原因很简单:“这里需要人嘛!”     “我陪你们下去。”周志福说。一路上,他默默无语。到处是残垣断壁,仅存的零星建筑似乎触手即倒……心情一如石阶,回转向下。     已近半山腰,忍不住驻足回望。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废墟中的二王庙,仿佛是宏大乐章中突然而至的休止符,因为突兀,更显出沉默的力量。     “那几棵‘树’长得多好!”周志福轻轻地说。在大殿右侧,几株青翠的灌木顽强地挺立着。“那绿叶的是紫薇,那红花,人们都叫它蟠龙花。”周志福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未来怎么打算?”记者问。“不知道,没想过,但一定会好起来的!”周志福说的是自己,也是在说他一直在守护的这座世界文化遗产。     推开山门,“再见,保重。”只有经历过生死劫难的人才品味得出这两个普通词汇的不平凡。     岷江之畔,滔滔江水奔腾而过。历经劫难,千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安然无恙。     都江堰之魂,不在长堤千里,不在精巧绝伦,而在于人们改变自身命运的坚强信念。     魂魄犹在,文脉不绝。     6月30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将正式开工。     二王庙,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不久将从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 (记者 邢宇皓 袁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