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运动的绘画——简析波菊尼与未来主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河清的《现代与后现代》一书开头曾以波菊尼《城市在上升》为例,用来批评现代派艺术,其评价无疑是中肯的:“没有一幅画更形象、更全面地呈现出现代主义文化艺术的根本精神了。”

    安贝尔多·波菊尼(Umberto Boccioni),1882年生于意大利,18岁的时候来到罗马,本来是想从事新闻工作,但是由于对绘画发生了兴趣,在威尼斯艺术学院学习了一年,随后迁居米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波菊尼与许多未来主义艺术家一样,自愿入伍,1915年负伤,1916年不幸去世,享年34岁。波菊尼死后,未来主义也随之走向衰落。 
    如果详细研究未来主义的技法宣言,就会发现,未来主义在绘画的语言探索上,几乎没有什么新意,这一点波菊尼也供认不讳。在1910年4月初发表的《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中波菊尼声称,他们的绘画技巧,从本质上说仍然来源于立体主义。但是未来主义毕竟与立体主义不同,他们要“在立体主义多视点的基础上加上了表现速度和时间的因素”。 
    众所周知,未来主义对绘画的贡献之一,就是在画面上表达出了动感。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描绘运动不是绘画的强项。绘画中对动态事物的描绘,大多以暗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委拉兹贵支《纺织女工》中运动纺车的描绘。委拉兹贵支把纺车中的面做得稍微有些模糊,再利用了几笔高光,把一个正在急速运动的纺车逼真地表现了出来。未来主义艺术家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如波菊尼的《街头噪音入侵房屋》,画面通过嘲杂的忙乱人群,歪七扭八的房屋,红、黄、蓝三原色的强烈对比,充分表达了一种躁动不安的形象。从屋子的描绘方式,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立体主义的影响,但是这种刻意强调运动的题材却是未来主义独具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波菊尼本人还是一个雕塑家。他所做的未来主义雕塑对后来现代雕塑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1912年,波菊尼发表了《未来主义雕塑的技术宣言》,向古典的静态雕塑提出了挑战,他希望在雕塑中找到一种“运动的风格”,寻求一种“绝对和完全废除确定的线条和不要精密刻画的雕塑,我们要把人物打开,把它纳入环境之中”。所以他认为,雕塑家有权力把雕像的形式肢解和变形,并且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材料如玻璃、木料、纸板、铁、水泥、马尾、皮革、布、镜子、电灯等等,来制作所谓的未来主义雕塑。《在空间里连续的独特形式》这个未来主义的雕塑,正是他新主张的产物之一。雕像用青铜铸成。表现的是一个昂首阔步的人物,他把一个正在迅速奔跑的人的不同姿态,统一于一个雕塑之中,以此来表达他所谓的“运动风格”。实际上他的雕塑是绘画观念的延伸。
    未来主义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1910年,诗人马里内蒂《未来主义者宣言》,拉开了这场新运动:“有一种新的美感……如炮弹一般风驰电掣的汽车比‘有翅膀的萨摩得拉斯胜利女神像’更美……我们要赞美战争……。”他不仅明确地为速度和机器欢呼,并且还盛情赞扬战争:同年波菊尼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和《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正式宣布绘画中未来主义的到来。 
    这里有几个问题十分有趣,首先是诗人马里内蒂确定的未来主义的路线,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首先从文学领域发起的运动,紧随其后,同年波菊尼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和《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标志着这个运动波及到了绘画领域。1912年当波菊尼《未来主义雕塑宣言》的发表,则标志着未来主义运动在艺术领域向各个领域展开。这个运动后来还影响到了建筑、电影、戏剧、音乐等多个艺术门类。 
    其次,未来主义是第一个有自己宣言的艺术流派,以往的艺术流派不是约定俗成,就是评论家给其运动的称呼,很少有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流派主动命名的。如印象派,野兽派都来自评论家对其流派的讽刺,而不是艺术家自己决定的。 
    再次,波菊尼发表《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和《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的时间非常接近,而且是先有宣言,后有技法理论,波菊尼等未来主义者是在其技法还没有成熟之前,就为自己的艺术定下了一个基调,宣布了自己绘画流派的意义、价值。换句话说,未来主义是先有理论后有绘画实践的。这在以往的运动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最后,应该看到的是,未来主义是一个充满了信心的流派,由现代派艺术家激发起的豪言壮志,使未来主义达到顶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