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探索学校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新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国学”新校将培养孩子儒雅气质
 
本报12日A4版刊载《千万元构建“国学”新校》的报道后,不断有读者打来电话询问相关情况——为什么投入巨资打造“国学”新校?增加“国学”课程是否会加重学生负担?半“国学”是否与现行教育体制冲突?“国学”培养的是不是迂腐的书呆子?这所学校会排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吗?昨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青羊区教育局局长娄进。
娄进强调,之所以投入这么多资金建设学校,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希望真正建一所精品学校,让孩子们都接受到优质教育,进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二是希望通过开展“国学”教育,尝试、探索中小学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新途径,进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他强调,新的学校未必办出特色,而办好“国学”新校可以看作是一种尝试。他认为,我们所推崇的“国学”绝不能简单的等同与旧学,更不能仅仅满足与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的浅层摹仿,必须精选出我国传统文化中适合中小学生的精品教给孩子,让他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他说,“国学”新校,不仅有“国学”,还应该有新,这个“新”就包括新的思维、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方式,新学校不仅不会排斥现代科技知识,而且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为只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并重的人才会是我们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学校也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推崇新“国学”
问:作为学校主管部门的行政首长,你是怎样理解“国学”的呢?
答:其实,我们可以把“国学”看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我们所倡导的“国学”不等同于旧学,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传统文学。它不仅仅局限于“四书五经”,一些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也应该融入其中,是在传统的东西上加以创新。对中小学生倡导的“国学”不是研究,主要会着重于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所推崇的“国学”应该是为时代服务的“国学”,应该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加强为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问:青羊区教育局提出构建一所“国学”新校基于怎样的考虑?
答:改建这所学校,主要是想在原两乡地区建设一所精品学校,但是我们办这样一所学校不是为了打造价格高昂的贵族学校,而是为了肩负起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为了实践教育者“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的理想,为了让郊区的孩子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市的文明与实惠。办学必须找准定位,富有特色。据考证,我国第一个兴办地方官学的文翁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精城实验学校所在的文家地区,而文家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成就。基于这一渊源,我们一直都希望弘扬文翁遗风,推行仁爱教化。现在许多孩子对明星如数家珍,却不知道孔孟为何人。我们希望通过倡导“国学”,让孩子们感受“国学”的魅力,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在文翁后代聚居地办这样一所“国学”新校,还有一种考虑,就是希望表达重视教育、尊崇知识的思想。我们都应该像文翁那样重视教育、发展教育。
在不断探索中完善
问:要兴办“国学”新校,必然会需要相应的师资,更需要有成系统的教学内容,而这些目前都还没有完全确定,你们正在做那些工作?
答:“国学”教育应该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倡导“国学”,不能脱离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学校必须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利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展“国学”教育。现在离秋季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一方面,区教育局将从其他学校调配骨干教师充实力量,另一方面,学校也将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关于教学内容,我们正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将确保精选出一部分适宜于中小学生的古代作品提供给孩子们学习。
虽然“国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还未完全明确,但可供我们借鉴的很多。远的不说,就是青羊区内,草堂小学、实验小学等两年前就已经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再比如,我们请已经有这方面教学经验的李里来讲课。这些,都可以看成我们对此所做的准备工作,全区的特级教师轮流来这里教学也是一种尝试。下一步,我们将逐步聘请知名的国学大师为“国学顾问”,对学生现场授课。
问:不少家长让孩子背古诗,读《三字经》,甚至学习《四书五经》,社会上一些培训班也在教孩子学“国学”,这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孩子们真能理解“国学”吗?会不会出现“读天书”?
答:草堂小学在两年前就开始尝试让学生诵读古诗,一开始家长也不理解,但他们现在都很喜欢。孩子不可能理解的很透彻,但可以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慢慢理解,而且读琅琅上口的传统经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想培养的并不是迂腐的“书呆子”,而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熏陶自身。孩子们学“国学”,应该到正规的学校学习,不能不加选择的囫囵吞枣,毕竟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糟粕的东西,不加选择的“接受”,后患无穷。
培养孩子的儒雅气质
问:正如你所说的,“国学”中有很多内容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我再强调一下,我们所提倡的“国学”教育,绝对不能简单的“包容并蓄”,“国学”不等于旧学,我们的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倡导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融入新的东西,比如对传统文化中提到的一些自然现象,肯定要用现代科技知识解释。像封建迷信的东西,我们都知道不好,这样的东西我们可能教给学生吗?
问:现行的教育体制在升学方面并没有对“国学”有所要求,“国学”新校如何与现行教育体制对接?会不会因此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答:首先要强调的是,学校的教育功能,绝对不应是仅仅满足于“升学”,我们不能因为升学考试中不涉及的,就不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我们开设“国学”课,就是将这部分时间利用起来。很多人理解“国学”就是要摇头晃脑诵读古诗词,其实我们也同样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开设“国学”课是希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一些学校缺乏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民族精神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今后这些孩子都能有一种儒雅、谦虚的气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