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翻译通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总结、研究我国翻译历史和相关方面概况的最完整、最系统的学术巨制。这部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400余万字的翻译史学著作,不仅全面覆盖了从周到现当代的中国文明发展史和中外文化、文学交流的源流脉络,完善并填补了中国以往编纂的译史所留存的缺憾和空
白,而且也为媒介学研究和翻译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学术积累。
马祖毅等著的这部洋洋数百余万字的翻译通史,其所具有的宽广的、体现着研究纵深的编纂思路和宏阔的框架,给人留下一种叹为观止的印象。足可称其为中国翻译界的第一部大百科全书。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轨迹中,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媒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尤其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不论是政治变革、科技兴盛,还是文化、文学的嬗变,都无不体现着翻译所起的特殊作用。《中国翻译通史》在对中国翻译发展的历史线脉的细致梳理中,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印证了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媒介,在实现跨文化、跨地域、跨时代的互动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展示了中国翻译历史发展的基本概貌。
宏大的体例形制是这部翻译通史的最突出的特征,编著者以周代作为撰写翻译史的起点,这种断代,体现了著者治学的严谨和编史的慎重。五卷本大书从周到清代为一卷,近90年时段的现当代部分占了四卷,中国20世纪五四前后及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两次西籍翻译高峰,丰富的翻译实践带来了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批评的兴盛,尤其是近年来出版界出现的名著复译的潮头,不仅推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并且由此而引发的翻译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不论古今,著者都力图将研究视野置于一种宏阔的历史时空及文化背景中,从历史的点与线、纵与横的交汇中构建史的框架。整部通史在时间上追溯起点、源头,梳理过程,查索终点,但重心在横向的点上铺开,探求促成翻译的背景、途径与方式,不同类别翻译文类的概况,重大文化翻译活动,中国译绩卓著的翻译家及译作的详细介绍,以及各种翻译成果介入中国社会后在思想、科技、宗教、文化、文学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后续成果。
求广、求全、求深,是著者进行翻译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求其广,力求覆盖面宽,含括相关翻译的所有方面,使翻译研究更专业化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求其全,则尽其可能地网捞相关的资料,做到无一疏漏,使其具有了专业工具书的功能。求其深,体现了多角度探入的特点。著者并不仅是在做资料的梳理和集中的展示工作,而是将自己的学术研究贯穿其中,有着十分明确的研究意旨,这在马祖毅独著的古代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外国文学在中国”这一卷篇幅最大,按国家、地域及文学源流分为27章。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都是在外来文化和文学作品的引进、译介与接受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并溶入了自己的文化血脉。这种外来文化及文学的影响,不仅给文学在人文精神层面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在文学的文体和技巧方面提供了多种形式借鉴,直接促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对艺术之美的探索和创造。
值得一提的是,著者不仅仅是细致地罗列了各种译本和翻译家,而且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时代、社会、文化和文学思潮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穿透这些信息时所引发的深度思考。诸如谈俄苏文学翻译时对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介绍和评价;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艺运动对俄苏文学翻译的大力倡导和具体实践;“五四”时期中国文学与外国小说翻译的互动促进关系等,都为读者做了有益的补充,尽可能地使他们有广泛的了解和把握,
《中国翻译通史》以其厚重扎实的特点,体现了著者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格,丛书的学术价值也由此凸显。这部大书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翻译丛书中的重头之作,从编辑策划命题到编写完成,经过了十几年沉淀积累的打造过程,使这套翻译丛书具有了文化名牌的品质,而精致的装帧效果,将其塑型成一套精品图书。
作者:蔚蓝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