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陈壁生:“文学支农”靠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广东省作协组织一批重点作家及各地作协工作者在中山市开会,共商文学“支农”工程大计。省作协发出倡议书,号召全省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创作出广东文学农村题材的大气之作。这一“文学支农”工程,在全国首次明确提出举一省文学创作力量投入农村题材创作。

诚然,农村题材蕴涵着文学创作的无限资源,尤其是在广东珠三角一带的农村,已经不再是以往稻香阵阵、炊烟袅袅的乡村,生活在其中的农民,也已经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由于市场化的发展,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农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景象。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利益主体的分化,使基层政府、农民、外来工人处在利益的博弈之中。农民工挣扎在生存线之上,欠薪、伤残、超时工作甚至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可惜,当代文学对这种大时代的呼吸脉动,总体上是漠视的。那种直面这个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把追求社会公正、呼唤人道主义、谴责某些制度不公、描述荒诞遭遇、悲悯世间苦难作为宗旨的文字,可以说为数甚少。当社会学家在田野调查的时候,律师们在为农民、民工维权的时候,政治学者们在为社会结构的重建呼唤的时候,主流文学界对农村所发生的一切、农民所遭遇的变化,至少展现出来的基本可用“麻木”来形容。这种麻木,既有文学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作家素质上的原因。

中国当代文学,一直便因其事实上的千疮百孔而经常处在四面楚歌之中。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文学死了”、“中国文学没有思想”的骂声,不绝于耳。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作家被诟病最深之处,在于作家缺乏对当代人生存境遇的关怀与洞察,缺乏对自由、人道、人类尊严的追求。就像林贤治先生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所说,当代作家最大的问题,一是依赖体制,“体制内的作家,文学院、作协把他们养起来,原有体制的延续确保了他们凌驾于众生之上,与芸芸众生割离。他们是在温室里孵蛋的特殊家禽,是国家供养起来的珍稀动物。”二是依赖炒作,“商业炒作形成了他们的特殊身价”。

体制化、商业化,乃是当代文学问题的根本所在。而“文学支农”是否会陷入新的文学体制化,产生新的文学八股文,也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那些真正了解农村、同情农民、关注人性尊严、追求社会公正的作者,即便没有“文学支农”一类的政策,也会写出优秀的农村题材作品。而要求一个并不在内心关怀农村的作者去写农村问题,甚至是以文件要求、评奖诱惑、作家培训作为手段,却无异于要求一只母鸡生出鹅蛋,进而孵出鸭子来。所以问题便在于,作家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写农村题材,作协有没有设置写作的前提,要求必须歌颂什么,隐晦什么。

当代文学要获得生命力,便必须首先从传统体制中走出来,使写作不再是一种体制行为,而是一种基于个人的责任感的个体行为。作家只有以个体的身份去体验这个时代发生的巨大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带给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们的种种感受,才可能写出真正好的作品。

作者: 陈壁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