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泼寒胡戏入华时间再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泼寒胡戏,亦称乞寒胡戏。一般认为,这种习俗在南北朝时期自西域传入中原,入唐后成为广泛的社会习俗。其传入时间,学界多以为在北周的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主要依据为《周书·宣帝本纪》的一条记载:“(宣帝)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又纵胡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

  近年来,柏秀红、李昌集先生又一同撰文,指出传入时间当早至南朝刘宋时期。(见《泼寒胡戏之入华与流变》一文,刊于《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其依据为《宋书·后妃·明恭王皇后传》中的一段话:“(明宗)尝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欢笑。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帝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笑乐,何独不视?’后曰:‘为乐之事,其方自多,岂有姑姊妹集聚,而裸妇人形体,以此为乐?外舍之为欢适,实与此不同也。’”然窃以为,此并非泼寒胡戏之习。

  柏、李二先生的意见,这段记载所包含的两个特点可证为此戏。一是“寒乞”一语,“寒乞”即“乞寒”;二是“裸妇人观之”的行为。然而,若细察之可以发现,此俱非泼寒胡戏的确证。首先,“寒乞”一语与“乞寒”不同。“寒乞”的意思是困窘、寒陋、寒伧之意。其指人者,如《太平广记》卷84“奚乐山”条:“其时严雪累日,都下薪米翔贵。乐山遂以所得,遍散与寒乞贫窭不能自振之徒,俄顷而尽,遂南出都城,不复得而见矣。”更多则用于比喻之义,形容诗文、书法等的寒陋、直露,少涵蕴之意。现存文献,此义最早出于梁代袁昂。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袁昂古今书评”条:“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好尚风范,终不免寒乞。”“寒乞”意指徐氏之书寒陋而不够大气。这段话《太平御览》卷748等亦载之。后《渔洋诗话》卷下并载而评之,但误为梁武帝语。类似语例颇多。如宋恵洪《冷斋夜话》卷一“东坡得陶渊明之遗意”条用此义:“……又曰‘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皆如寒乞相,一览便尽。初如秀整,熟视无神气,以其字露也。”再如《诗人玉屑》卷一:“体物不欲寒乞,须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竹庄诗话》卷五:“山谷云:‘……太白豪放人……终不作寒乞声耳。’”都是同样的含义。再后如元好问《中州集》卷十“(李汾)宁寒饿而死,终不作寒乞声向人。”清冯班从子冯武《书法正传》卷七“疏密”集书家要诀:“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雕疏。”均用此意。而上引《宋书·后妃·明恭王皇后传》的那段话,《资治通鉴》卷132亦载之,胡三省于其下注曰:“寒乞,犹言寒陋。”也作同样的理解,即困窘、寒伧之意。宋明宗之语意指外家原本困窘、寒陋,现享荣华,当共笑乐。要之,泼寒胡戏中的“乞寒”之习与这里的“寒乞”并非同意之语。

  其次,“裸妇人形体”观之与泼寒胡戏的裸露之习亦多有别。泼寒胡戏是男女多人齐集列阵,作豪歌、狂舞时裸露身体,并且亦不尽裸露,甚至有衣锦绣而夸竞者。如《唐会要》卷三十四“杂录”所载唐清源县尉吕元泰的谏书:“比见都邑城市,相率为《浑脱》。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之势也;腾逐喧噪,战争之象也。锦绣夸竞,害女工也;……胡服相效,非雅乐也……”而《宋书·后妃传》中的这段话,分明是明宗大集妇人、裸而观之的意思。其中的行为只是使妇人裸,观之,重在“观”,而非音节铿锵的歌舞。魏晋六朝之世,帝王淫行不胜枚举,裸身相逐,甚至对弄婢妾之事并不稀见。《晋书·五行志》:“惠帝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对弄婢妾……希世之士耻不与焉。”刘宋一朝此风尤甚,再如《南史·宋本纪上》:“(宋废)帝好游华林园竹林堂,使妇人裸身相逐,有一妇人不从命,斩之。”宋明宗夫妇的这段对话显然也是关于这种行为的不同态度。史臣所记,盖在凸现王皇后刚直、庄正的品格。

  同时,除这两点之外,泼寒胡戏最重要的特征“胡人之舞”在这段话中并无一点消息。因此,用这条文献举证泼寒胡戏最早传入时间,或许稍嫌牵强。

  唐张说《苏幕遮》五首(可参《全唐诗》卷八十九)曾记泼寒胡戏之俗。其一“本将歌舞助欢娱”句,其三“豪歌急鼓送寒来”句,俱可见此舞急鼓、豪歌的特点。北宋陈旸《乐书》卷158“乞寒”条曾考之,其大意是:此本外蕃康国之乐。所用乐器有大鼓、小鼓、琵琶、箜篌等,音节铿锵,歌舞豪放。大抵十一月裸露形体,于街衢戏乐。这种解释后为马端临所本,载于《文献通考·乐考·西戎》中。

  总之,泼寒胡戏乃胡人之舞,音节铿锵、舞蹈豪放是其基本特征。这是上引《宋书·后妃传》那段话所未言及的。

  因此,上述北周大象元年的说法还应属最早的确证。但或许也可稍向前提。这一推测源于梁代周捨的一首四言乐府。周捨《上云乐》辞曰:“西方老胡,厥名文康。遨游六合,傲诞三皇……觇云候吕,志游大梁。重驷修路,始届帝乡。伏拜金阙,仰瞻玉堂。从者小子,罗列成行。悉知廉节,皆识义方。歌管愔愔,铿鼓锵锵。响震钧天,声若鹓皇。前却中规矩,进退得宫商。举技无不佳,胡舞最所长……”(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一)其所记之事,或即此戏?一则提及西方康胡,并言其“志游大梁”之语;二则是其胡舞的特点,又恰是“歌管愔愔,铿鼓锵锵”的“胡舞”。《旧唐书·西戎·康国传》中的话可为佐证:“康国,……人多嗜酒,好歌舞于道路。……至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相泼,盛为戏乐。”周捨诗中所及,正当萧梁尚盛之际。梁亡于公元556年,因此,其若为实,则泼寒胡戏之入华当在萧梁一朝,即六世纪之上半叶。这是我们关于泼寒胡戏入华时间问题的重新思考。(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