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黄道婆评传》:寻找历史上真实的黄道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春伊始,为庆祝海南建省二十周年的献礼之作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丛书即将与读者见面,日前记者采访了《黄道婆评传》一书的作者之一———琼海市政协副主席羊中兴。 

    羊中兴说,他在读小学时就已经知道黄道婆的名字及其简单的故事了,后来慢慢产生兴趣,对黄道婆逐渐进行深入的研究。“近些年,黄道婆作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和世界级科学家,自然也备受文艺界青睐,相应的作品出了不少。”羊中兴说。 

    然而,“我总觉得有许多不能理解和疑惑的地方。比如书本上载明黄道婆是上海人,而纺织技术却主要是从海南带回去的。当时海南的纺织技术就真的那么先进么?如果真是这样,那黄道婆会不会就是海南人,然后才辗转到上海去传授技术呢?既然都说黄道婆在海南生活了30多年,海南本地为何不对此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出更多的传统艺术产品?为什么迄今为止,没有看到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记述黄道婆事迹的书籍?” 

    在查阅相关资料中羊中兴感觉到,现有的反映黄道婆题材的文艺作品,形象各异,看后让人很难弄清楚黄道婆的历史真面目。种种疑问让他产生了研究黄道婆的浓厚兴趣,他便开始留心收集有关黄道婆生平的资料和专题艺术作品,还浏览了不少网站网页。可是,这么一来却令他大吃一惊!因为历史上对黄道婆的记述真是少得可怜。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有我们现在所读到的一些故事传说在流传呢?为什么所有的教科书上都把她的事迹陈述得那么明确而具体呢?从海南方面能否发掘出更有价值的遗产来?基于此,羊中兴开始不仅在海南走访了一些有见地的研究者,还专程到上海黄道婆纪念馆等实地考察,专程拜访有关的专家学者,从中搜集到许多价值不菲的研究资料。回来后他于2004年底至2005年春夏之交,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和思路,草拟了一部题为《海南黄道婆》的大型民族歌舞剧脚本,主要是把黄道婆的故事和黎族风情揉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既歌颂黄道婆的革新创造精神,又充分反映海南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剧本上演需要巨额投入,一时找不到适合的团体,剧本只好搁浅下来。 

    2006年夏,海南省委宣传部牵头发起编撰“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丛书,向建省20周年献礼的活动,公示研究课题并征集作者,其中一个课题就是写黄道婆传记。羊中兴在报纸上获知此消息后,向“海南历史名人”卷主编晓剑提出申请,晓剑再三权衡比较,从诸多报名者中选定羊中兴为作者,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经过作者反复的构思和策划后,全书结构分为九大部分,即前言、尾声和千载遗问、少小沦落、海峤托身、天涯织母等主体的七章,在书中记叙了黄道婆在乌泥泾出生及流落他乡的经历,以及她初来到海南时黎族的状况等,具体记述了黄道婆在海南学艺的过程及皈依道门、遇舶以归的遭际,并叙述黄道婆在上海传授棉纺技术及造福家乡的动人事迹,还介绍了黄道婆革新棉纺工具和改进纺织技术的具体情形,以及由此带动上海发展为全国纺织中心的伟大功绩;在高度赞颂黄道婆的革新精神及其形象嬗变的状况,也反映出当前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解说了当前黄道婆研究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存疑问题。 

    据悉,《黄道婆评传》一书的另一作者是冯衍甫先生,由羊中兴、冯衍甫二人分头写作《黄道婆评传》的各个章节。 

    因为黄道婆的历史资料极少,民间传说也只有不多的几个,而且许多内容与史实不甚相符,所以在叙述黄道婆的生平时,一方面要力求充分反映历史真实,一方面又穿插许多故事情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描写是依据历史背景和黄道婆的人生轨迹属虚构和整合而成。为了让黄道婆的故事真实可信,书中相应章节中还加有具体的论证和说明。 

    羊中兴说,与传统的研究成果相比,《黄道婆评传》大胆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主要包括:在尊重史料普遍认可的黄道婆是松江囡的前提下,不排斥黄道婆是土生土长的崖州妹的可能性;黄道婆沦落海南时,是几经辗转之后才到达崖州的,并非搭船一步到位;黄道婆在海南主要居住在汉族的生活圈子,落户黎族地区的说法只是后人的臆造;黄道婆学习海南各民族的多种纺织技术,主要是汉区的综合技术,不是黎族的织锦技术等等。 

    全书近20万字的《黄道婆评传》已交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校改清样阶段,将于海南建省20周年前夕与读者见面。(梁 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