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少给月饼加点糖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恋人中秋要领证,诗人中秋要灭灯。我这样的俗人,中秋节前就想吃块好月饼,就像端午节想吃个好粽子一样。 
  但是,不容易啊,月饼年年有,今年特别甜。9月2日的《东方早报》给出了原因:在月饼甜得腻味的背后,其实蕴藏着该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由于面粉、果仁等原料与糖的价格“严重失调”,往月饼里大量掺糖已成为一些厂家应对原材料上涨的“常规”做法。
  其实现在像我这样坚持吃传统月饼的人已经不多了,最大的原因就是月饼太甜,虽然适合慢慢吃与现在流行的“慢生活”沾得上边,但是实在是不健康。退一步说,现在的月饼是形式大于内容,说是食品,更像礼品,但毕竟不是摆设,最后还是要吃下肚子,不能像重庆600斤的“月饼王”那样拿去喂猪。据介绍,在月饼制作中,糖的作用很大。足够数量的糖分具有很好的防腐保鲜性能,能确保月饼在没有防腐剂的作用下一定时期不变质;同时,糖的黏性搭建了月饼的质构,尤其是水果馅月饼,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糖分,经烘烤后月饼很容易塌馅。但月饼行业为了降低成本,居然依靠多加糖降低成本,无异于饮鸩止渴。
  我们中华饮食博大精深,许多制作工艺是秘方。秘方太多,家常菜都弄得神秘兮兮,你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菜谱,上面调料的使用量都是“少许”,盐少许、糖少许、味精少许、葱姜少许,弄得想依样画葫芦的读者“头少许大”。可秘方并不是没谱,一定的比例才能做出美食,那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原材料一涨价,厂家商家就开始耍花样。肉涨价了,包子馅就小,面涨价了,馒头个子就小。现在原材料都涨价了,月饼就什么便宜加什么。这不是拿顾客当成了冤大头?
  年初的时候,有关方面给馒头出了个标准,舆论哗然,大多认为管得太宽。月饼据说也是有标准的,但是真正能一五一十执行的实在不多。中国的标准肯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是标准是个底线,要做出好东西,必须做出好牌子。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太多企业没有名气的时候兢兢业业,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做牌子,一旦有点小名气,就盲目扩张,或者是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三六九,捞现钞,做些砸自己招牌的事。
  外国传过来的习惯是过生日的时候,借着烛光,对着蛋糕默默许愿,不能告诉别人;阿拉勤劳勇敢正直的中国人讲究个光明磊落,就过中秋的时候,在大月亮地里,举着月饼大声许愿,希望商家多做点给自己加分的好事,少做给月饼加糖的傻事。
  上海 沈若愚





 
关键词: 月饼 加点 焦点热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