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史上的谜案:寻《永乐大典》正本踪迹(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本文原载于《书屋》杂志2011年第7期,原标题为“答‘文化史上的一大谜案’” 


  世纪之交的200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提出寻找《永乐大典》正本正落的“永陵地宫说”。几年来,新闻媒体纷纷以此为题予以报道,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寻找《永乐大典》意义非凡


  《永乐大典》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这部内容宏富的类书,堪称宋元善本书宝库。它是六百年前,我国贡献给世界的全面反映十四世纪以前我国文化学术面貌的百科全书,从发起到全书告竣仅用了五年,可称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奇迹。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纂修,由太子少师姚广孝、翰林学士解缙等主持。全书计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分装成一万零九十五册,约五十四万五千余页,三亿七千万字。1408年在南京文渊阁完成,运藏北京。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珍视《永乐大典》的明世宗朱厚熜下令抄录一部副本。1566年嘉靖帝驾崩,三个月后下葬,葬礼结束,继位的隆庆帝朱载垕于1567年宣布大典抄成。此后,《永乐大典》正本下落音信杳然。它的迷失,历来说法颇多、毁于明清之际战乱;明清宫廷火灾;亦有认为藏于故宫夹墙。但都无文献可据。我认为,追寻明史资料的踪迹,《永乐大典》正本随葬嘉靖永陵玄宫是可能的,并非主观臆测。


  嘉靖大典副本命运的伤心史


  残存于世的《永乐大典》约四百册,八百余卷。除中国,散存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和私人藏家手中,经专家认定全是嘉靖重抄副本。2000年4月24日南京《扬子晚报》的“寻找《永乐大典》”报道:“令人痛心的是这部无与伦比的世界瑰宝却遭到了最野蛮的毁掠。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大部被焚毁,余下的多被掠走他乡,运往英美法日等国。”这个叙述不完全符合史实。嘉靖副本的遗失和被掠,历史记载是有据可查的。清政府的腐败和保管不善,帝国主义的侵略劫掠都留下深深的创痕。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四库全书馆,清查《永乐大典》时发现已缺失一千多册,合二千四百二十二卷。主修《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深为叹息。此后,不断有大典被盗和散佚的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焚烧盗取珍贵典籍,近万册嘉靖副本《永乐大典》锐减近半。此后,据清代缪荃荪记载,不断有《永乐大典》被盗卖和流失的情况。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翰林院,清点《永乐大典》已不足五千册。光绪二十年(1894年)6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检查,只存八百册了。亡佚之快,令人痛心。清人刘声木《苌楚斋随笔》、叶德辉《书林清话》等书记载,《永乐大典》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无耻官员太监偷窃所致,如文廷式一人就盗得《永乐大典》一百余册,文死后其家人竟出以求售,真乃无耻之尤。西方使馆驻京人员,也有出价十两银子一册偷偷求购大典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贮存《永乐大典》的翰林院位于东交民巷附近,沦为战场,其贮存的约四百册《永乐大典》惨遭灭顶之灾。民国时期,亦有《永乐大典》被盗卖,流落海外。


  《辽海丛书》编者没有见过《永乐大典》正本


  上述《扬子晚报》报导栾贵明谈话,着重提到“《永乐大典》全书面目从未见过,而成书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辽海丛书》却有其全部目录,这不能不说是又一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谜案!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有可能在本世纪初,有人了解《大典》正本的存世之谜”。但事实并非如此。


  《辽海丛书》创议于上世纪二十年代,1933—1936年刊印于沈阳。金毓黻主编,助编者有已故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唐兰等。该书以集纳东北文献和东北籍人士的学术著作为宗旨,如书目类只收三种:《栋亭书目》作者为着籍千山的曹寅,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四库全书辑录永乐大典书目》一卷,清嘉庆沈阳孙马翼撰;《永乐大典书目考》四卷,海城郝庆柏撰,郝是金毓黻奉天图书馆的同事。后二种书目是依据清代《四库全书提要》等史料详细辑录研究《永乐大典》书目的,绝非录自《永乐大典》正本目录。详察《辽海丛书》,便可了解。鉴于《辽海丛书》收录标准,金的挚友、非东北籍的著名学者如袁同礼《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赵万里《永乐大典佚书目录》等均未收录。有关史料,如金毓黻的日记可证《辽海丛书》编者从未见过《永乐大典》正本。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