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舆论漩涡中的《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张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离开荆州的这几个月,他的生活本已逐渐恢复平静,但是因为照片再次获奖,质疑四起,他的生活又起波澜……
《挟尸要价》照片拍摄者张轶,这几天无疑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这个去年刚刚毕业、只有25岁的年轻人,在多次婉拒之后,昨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说这件事情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目前张轶已经躲到了“其他省份的一个城市”,他希望大家都能平静下来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
“照片是挟尸要价的一个瞬间”
记者:人民摄影网今天公布了你对《挟尸要价》这张照片真假的自述,你知道吗?
张轶:对,自述是我提交给“金镜头”奖组委会的。
记者: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这句话是船头上的老人说的吗?
张轶:是他在挥手的一瞬间说的。
记者:是你听到的吗?
张轶:是我亲耳听到的。
记者:现在有人质疑“挟尸要价”这张照片,说是虚假的,你怎么看?
张轶:“挟尸要价”的事实是存在的,没有什么能够扳倒这个事实。从打捞船开到现场、和校方讨价还价开始,“挟尸要价”这件事也就开始了。而且,打捞船在打捞的过程中中断了几次,也是和校方谈论价格。最后,打捞方拿到了谈好的钱才离开。这个过程就是“挟尸要价”。
记者:也就是说,“挟尸要价”是一个过程?
张轶:对。“挟尸要价”是一个过程,我获奖的照片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瞬间。
“异地发表时不敢署真名”
记者:因为这张照片,你获得了不少奖项。
张轶:对。当时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还在《江汉商报》,后来《华商报》记者郝建国通过熟人引荐找到我,我们相互谈到了各自了解到的信息,在双方认为新闻事实一致后,他看了我所有的文件夹,后来获奖的这张照片在荆州当地是没法刊登的,郝建国便选走了,并以配图形式刊发在了《华商报》上。
记者:当时没有署你的名字?
张轶:不敢署真名,《华商报》发出来的时候署名“真真”,是以目击者的身份署名。我周围的人也都不知道这件事。
记者:但是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张轶:嗯。中国记协举办“中国瞬间”新闻摄影大赛时,我委托《华商报》并以他们记者的身份参赛,在评奖现场,评委们向我求证这张图片的真实性,并给予了肯定。颁奖的时候,在多位老师的鼓励下,我第一次用了“张轶”署名,新华社也发了消息和我领奖时的图片。这样一来,大家就都知道了,我的身份也暴露了。
打捞公司放狠话要杀我
记者:你的身份暴露之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张轶:新华社发了我领奖的照片之后,报社没有问责,但是扣了我的工资和年终奖金。
记者:全都扣了?
张轶:扣了绝大部分吧。比如年终奖应该有一千多,但是最后只发了几百块钱。
记者:当时是以什么理由扣的?
张轶:这还用问吗,就是因为照片的事情。我当时就意识到危机来了。本来我想趁春节休假来淡化我获奖的影响,但是因为个人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不得已离开了荆州。
记者:个人安全和环境压力是指什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张轶:其实在这张照片刊登出来之后、我还没有暴露身份之前,我就已经有预感,因为当时我已经听说了一些事情,他们放出狠话来,说找到拍照片的人之后要杀掉怎样怎样……
记者:他们是指谁?
张轶:打捞公司。当地的宣传部也一直在找拍照片的人。
记者:这些你是听谁说的?
张轶:还是不要说了,不想连累更多的人。
“现在很安全”
记者:离开荆州之后你去了哪里?
张轶:我先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其实我不愿意失去那份工作,因为我刚工作没多久。
记者:是刚毕业吗?
张轶:对,是去年才毕业。
记者:那年龄也不大?
张轶:是的,我是85年的。
记者:现在哪里工作,方便透露么?
张轶:我只能说我在湖南的一家媒体工作,但是最近休息了,毕竟湖南离湖北太近了,我现在在其他省份的一个城市。
记者:在这个城市还好吗?
张轶:还好,还比较安全。
“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记者:这件事情到现在,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轶:其实离开荆州这几个月,我已经慢慢地把这件事情淡忘了,现在我有新的工作,也生活的很好。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张轶:我在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就见到了这样的一幕,他们丧心病狂的做法让人愤怒。
记者:他们是指谁?
张轶:就是打捞队他们,在那么危机的关头,不是先救人,而是先谈钱。
“希望大家平静下来等结果”
记者:现在关于“挟尸要价”的争论铺天盖地。
张轶:嗯,我知道,也一直在关注。现在这个事情闹得非常大。我觉得我的照片是真实的,包括当地的公安机关当时也对打捞公司的老板作出了处罚,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中断打捞”,这都说明,“挟尸要价”这个事实是存在的。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媒体,不要被哪一方牵着鼻子走,一定要依据事实的真相。
记者:网络上对于照片的真假,各种各样的说法也非常多。
张轶:网上的谩骂也非常多。有的可能是出于其他的目的。
记者: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张轶:现在“金镜头”奖组委会已经着手调查了,我希望大家都平静下来等待结果。谩骂对大家没有好处,对当事人各方包括我、对遇难者的家属都不是件好事。
记者:希望真相早日查清,祝你在这个城市顺利。
张轶:谢谢。
(张恒)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