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军旅文学何以没有扛鼎之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历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看,除了第五届,每届都有一部军事题材(或军队作家)的作品,第六届时达到顶峰,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和柳建伟的《英雄时代》两部作品获奖。然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军队作家的作品表现非常弱势,唯一进入提名的是歌兑的《坼裂》,但作者也并非“专业选手”。第九届茅奖也没有军旅作品。
  当下军旅作家创作状况如何?为何长篇小说没有扛鼎之作?
  相似的作品太多
  军旅作家周大新将军旅小说分为三类:一类是战争小说,直接表现战争,历史上的战争、边界战争、自卫反击战;一类是和平年代的军营生活——这是难写的,要写出跟同行、前辈不同的作品很难。这也是他不轻易去写的原因;还有一类是军事科幻小说,对未来的战争样式进行想像的小说。他认为,军旅小说要发展,文学界应该给予作品更大的宽容度,应给作家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对作家来说,要发现新的题材领域、发现新的人物、讲述新的故事。凡是别人讲过的,似曾相识的人物故事,都不应出现在自己作品中。当下军旅题材作品,相似的东西太多。“似曾相识”是创作大忌。
  “老一代也有史诗性的作品,像《踏平东海万顷浪》《欧阳海之歌》《红日》……只是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因此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作家项小米说。
  评论家朱向前发现,与在茅盾文学奖中军旅作家获奖作品比例构成极大反差的是,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获奖作家中军旅作家不但各奖项中均有斩获,且在报告文学、诗歌、短篇小说等各类题材评选中名次靠前。比如《解放大西南》是82岁的军旅作家彭荆风凝聚12年心血之作,王宗仁写西藏题材的《藏地兵书》、刘立云的诗歌、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陆颖墨的《海军往事》都是各自领域最有代表性的。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军旅文学中的长篇显得相对势弱?
  还没有找到文学创作的出发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由于市场经济的拉动,部队主力小说家涉足影视,纷纷下海,朱苏进笔下的和平时期军人形象和朱秀海的战争文学,堪称当代军旅文学中的两座高峰,但他们都走上影视剧创作的路。长篇小说的影视化,对军旅小说的发展是严重的挫伤,这使作家离茅奖越来越远。
  影视是把双刃剑,小说创作是包括影视剧在内的其他文学形式创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优秀的小说家,因为从事电视剧编剧,在小说创作中渐行渐远。从正面来说,优秀的军旅作家从事电视剧创作提升了中国电视剧的品质,作家也名利双收,然而这一转变却对作家有着看不见的腐蚀作用,潜在影响了文学的推进。
  作家王树增不大同意“军旅文学”这个词,他认为文学不该以行业分类。“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人学。不管穿什么制服,写的还是人。还有一条,从人类的进步史上看,和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占有很大篇幅 。战争行为作为人类的极端行为,写出了人的状态、人的命运的极端状态,战争和苦难是文学取之不尽的题材,我们的军旅文学有广阔天地。但是,这类题材没有经典,原因是没把作品当人来写。就像文学概论把文学按行业区分,我们的作家把文学意义上的人,分了类型了。这种人为地把人物以类型区分,是文学一大通病。”王树增认为,军事文学或军旅文学,通病格外突出。我们还没有寻找到文学创作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优秀文学作品永远写人类共通的情感。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在全世界受到欢迎,根本原因是传达了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评论家汪守德表示,尽管没有大红大紫的作品,但现在的军事题材作品总体质量还不错,很多作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歌兑的《坼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乔信明、于玲《掩不住的阳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李燕子的《咆哮的鸭绿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李亚《流芳记》(作家出版社)、张慧敏的《回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王凯《全金属青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再比如,前几年热播的连续剧《亮剑》,虽然这是一个影视作品带动文学作品的典型,但的确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对于很多文学作家的“改行”,他说,“很多作家写剧本,这是时代的选择,我们不能说不好,更不能说不让人家写,如果单从文学角度看,会有些遗憾,但能促进影视的发展,这对国家整个文艺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该思考如何写出大作品
  “我20岁当兵,在部队26年,在我的中、短篇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军事文学,写军营的生活。我对中国的军事文学现状有自己的看法,它几乎是落后得不可思议。军事文学的文学资源是前苏联文学,可几十年过去,我们至今没有超过前苏联的军事文学。”作家阎连科说,前苏联的军事文学本身也没有很高的文学境界,也是一种模式的写作。把中国的军事文学放到世界文学里,不值得一谈。他曾经下决心一定要尝试写一部军事文学作品,“因为我当了26年兵,对军营、对战争有自己的感受,我相信自己的写作,会和整个军事文学有很大的差别。”
  像阎连科一样思考如何写出大作品的作家很多。
  军旅作家柳建伟说,近年的军旅纪实类和军史报告文学类的作品很多,出现了不少的优秀作品,比如张珊珍的《建党伟业》(人民日报出版社)、朱秀海的《音乐会》(作家出版社)、何建明的《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重庆出版社)、王旭峰的《主义之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这些书都很有特点,影响力也非常大。同时,柳建伟也表示,“目前军事文学创作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数量少,而且亮点不多,这是一个问题。”不过,柳建伟对于未来还是很有信心:“从以往经验来看,军事题材的图书发展呈波浪式前进,很快就能到达新的高峰。”宋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