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壶里乾坤绝非"雕虫小技" (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张增楼在制作内画

它是舶来品上的微缩艺术,中国人生活艺术化的“活化石”。在传承两百多年之后,今天仍保有其精髓者,全国不过数十人,这项看似雕虫小技实则蕴含丰富艺术底蕴的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之虞—— 莫让内画成“绝”活 远山莽莽,溪水潺潺,山花烂漫,层林尽染……几厘米见方的小小鼻烟壶内壁里,活脱脱一幅精致的中国山水画。4月中旬,在河北深州举行的中国内画艺术家精品公益拍卖会上,河北工艺美术大师张增楼的这幅内画《金秋》鼻烟壶拍出了18万元的高价。然而,此时的张增楼却没有特别兴奋。在他看来,“内画”这门中国独有的艺术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别让内画‘绝活’真成了‘绝’活!”在首届中国内画艺术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的呼吁与张增楼的忧虑不谋而合。
中国人生活艺术化的“活化石”
“烟壶中有一种做法叫作‘内画’。由画家在瓶子内部画上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写上正草隶篆、诗词文章。工笔写意,水墨丹青,透过瓶壁看来,格外精致细腻。”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友梅先生的小说《烟壶》风靡一时,只寥寥数语,便道尽内画创作之难:“因为鼻烟壶在造型上有定例,瓶口阔者放不进一粒豌豆,窄者只能插一根发簪。一般人用掏耳勺插进瓶内掏烟还难以面面俱到,要想往内壁画图谈何容易?更何况不论多精多美的图画文字,画时一律要反面落笔,看起来才成正面图像……”
内画是中国人创造的艺术,其最初依托的载体鼻烟壶,则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海外舶来。清朝康熙帝曾专门延揽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工匠,在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事实上,从17世纪开始,中国鼻烟壶就因制作精美而“回流”欧美国家,备受收藏者青睐。
现存最早有作者署名的内画鼻烟壶是清嘉庆年间的作品。相传,在鼻烟壶中绘制内画是受烟匙在壶壁的刮痕纹理启发。不过,这只是坊间流传的故事而已。专家指出,内画创作的产生并不简单,它是融合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意蕴气度和民间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在鼻烟几乎在生活中绝迹的今天,它堪称中国人生活艺术化的“活化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