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细数峨眉武术发展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作为与少林、武当齐名的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峨眉武术在中华武术史上、在当今世界武林中,拥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在多数人眼中,峨眉武术极为神秘。实际上,峨眉武术泛指四川武术乃至西南武术。它发源于峨眉山,在3000多年历史长河里,最终“光辉满江湖”。


起源:源于殷商距今3000多年

  
    严格意义上的“峨眉武术”,是指产生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武术的总称。据史料记载,峨眉武术源于殷商,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据《华阳国志校注》记载,周武王伐纣得到巴蜀之师的相助,巴蜀武人英勇善战、武艺高强,奠定了峨眉武术技击发展的基础。而据《峨眉山县志》、《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战国时期,“白猿公”司徒玄空模仿山猿,创编出武术套路“峨眉通臂拳”,并创编了“猿公剑法”。而司徒玄空本人,也因此成为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到了汉魏时期,道教已传入峨眉山。道士们居洞穴炼道术,创出旨在“天、地、人合一”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并不含技击目的。但后来,这种养生功夫还是融入武术之中,成为武术中的一部分。

  
    之后的隋末唐初,峨眉山吸纳了少林高僧云昙,开始在峨眉武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外家拳法与功法。后来,峨眉山僧人便以此拳法为基础,结合佛教修习禅观之法,吸收道家养生功和民间狩猎功防技艺,融合一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成型:成于南宋形成一大流派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运用道家、医学家之阴阳虚实,人体盛衰的机理,结合僧门武术中的动静功法,创编成《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二桩》。又有德源长老,集僧道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练功体会,编撰成《峨眉拳》一书。到此,峨眉武术终于有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到了明代,峨眉武术更强调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曾来峨眉山,观看一道人的武术表演,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

  
    明代吴殳著的《手臂录》中讲道:“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遇异人授以枪法……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其枪法又细分为治心、治身、宜静、宜动、攻守等篇。
  

    至此,“峨眉武术”成为中华武林中一大流派。它是集道教、佛教的养生练功方法和医学治病强身原理,以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通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成的各种徒手或器械攻防格斗功夫、套路。

  
    鼎盛: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明末清初,峨眉武术的拳种流派已大有发展。峨眉山白龙洞湛然法师所著《峨眉拳谱》一书中,把峨眉派武术概括为“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指拳派流传的地域;“八叶”指“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而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传人更是遍及国内外。

  
    如“八卦门”最有影响的传人董海川,在江南游历时初学少林罗汉拳,后来到峨眉山得道家修炼的启示,不断丰富、整理、完善了八卦门拳套。此拳现流传于重庆、成都、宜宾、自贡(微博)、雅安等地区。
  

    又相传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长期观察群猴相斗和蛇兽相搏之态,取猴的机灵、蛇的柔猛融入拳中,创编出“火龙滚”为主的拳术。并因万年寺楹联中有“黄林”二字,遂取名“黄林派”。

  
    清嘉庆年间,峨眉山龙神堂极善大师结合自身经验,创出新路苦心琢磨练成“乌龙拳”。清末,峨眉山仙峰寺太空法师及徒弟神灯长老,与九老洞清虚道人合作,创编了一种有别于各派的拳术,因太空法师禅师修在子午二时,故称“子午门”。

  
    此外“侠家拳”是侠客李胡子从峨眉山学去的;“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此二拳现流传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法门气功十八段”、“虎爪拳”、“蛇拳”、“鸭拳”、“浪子燕青拳”、“跛子拳”等均为峨眉僧、道创编,目前四川境内都有传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