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2017北京地下考古成果发布 勘探面积历年最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5日讯 12月14日,北京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17北京地下文物保护成果。2017年,北京市共开展考古勘探183项,勘探总面积达2206万平方米,相当于3090个足球场。为历年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67项,发掘面积66000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保护各时期古代墓葬3000座、窑址140座、灰坑905座、房址30座、井140口、道路16条。出土文物共计1万余件(套),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金器、玉器等。
  为了配合京唐高铁及城际联络线的建设,北京在路县古城城址南部进行了16000米的考古工作,也是今年单体面积最大的一次考古挖掘。发掘出大量而密集的汉代灰坑、水井、汉代道路、辽金时期窑址、唐代墓葬,出土的完整器物有卷云纹瓦当、陶罐、陶瓶、陶豆、陶釜、陶纺轮、陶璧、铜镞等。特别是水井的形制多样,在以往北京的考古发现中较为少见,该项目的负责人表示,可以推断出这里是两汉时期路县城外的生活和手工业生产区,与古城本身密切相关。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表示,目前路县古城已经确定为市文物保护的单位,进行原址保护,未来将建设成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
  在对房山区河北镇棚户区改造水泥二厂片区土地开发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清代地宫4座、房址8处、墙址14处、灶址2处。该遗址由南向北分别由碑亭、茶饭房(东、西分布)、宫门、享殿、地宫及周围园墙组成。结合考古发掘情况及文献资料分析判断,该遗址应属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庄亲王家族园寝群。园寝群现有可基本确认墓主人身份及大致位置的有“前陵”硕塞、“后陵”博果铎、“西陵”允禄及“大立峪”载勋。

  本次发掘的清代园寝规模宏大,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是清代亲王园寝制度的典型代表和实物史证,具有较高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迄今用考古发掘出的唯一一组清代亲王园寝,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通州区完成勘探25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3951平方米。保护战国至清代墓葬1023座、窑址81座、水井20口、灰坑25余座。较重要的有战国墓葬、唐代潞县县丞艾演墓、辽代仿木结构墓等。
 
  为配合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建设,考古发掘西汉至清代墓葬1146座,出土金、银、铜、陶、瓷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套。发现了两处保存较为完整的魏晋时期家族墓,其形制和规模在北京考古史上尚属罕见。

  在圆明园的考古挖掘中,有两处重大发现。在圆明园如园遗址发现清代皇家园林建筑基址,是近年来圆明园首座经过考古发掘的仿江南园林的建筑景群。通过发掘,基本摸清了如园遗址嘉庆时期的布局、形制和工程做法。发现的嘉庆皇帝御笔石刻印证了嘉庆重修如园的史实。在圆明园紫碧山房遗址也发现清代建筑基址,发掘出值房、宫门、紫碧山房、含余清、澄素楼等建筑遗迹及码头、石桥、围墙、道路系统、河道、山体、排水道等附属设施,出土了瓷片、琉璃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少量文物。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表示,这些考古新发现,是建设“一城三带”的重要文化内容,对于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通州副中心的考古发现,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大兴新机场、圆明园、房山河北镇等地的考古成果,为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发掘了新的内涵。延庆世园会处于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结合地带,发掘资料为研究历史上北京地区民族交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下一步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挖掘和阐述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做出了新贡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