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心耀的“技”与“道” “王心耀手稿作品展”与座谈会在汤湖美术馆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洪镁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2月13日,“一带一路——王心耀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2月13日,“一带一路——王心耀手稿作品展”在汤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汤湖美术馆共同主办,展出王心耀2011年12月以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陕西省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及作品展采风期间的手稿作品40余件,其中不仅包括在水彩纸上的彩铅、水彩作品,亦收入了王心耀创作于水墨速写、钢笔速写,也有宣纸、色梗纸上的手稿作品,呈现艺术家在“一带一路”的包容文化情境中,“即从文人写意画的传统中吸收营养,同时又从西方抽象艺术中借鉴了有益的东西,并进行了二者的相互融合”。

“一带一路——王心耀手稿作品展”嘉宾合影

  对于自己的手稿作品,王心耀首先用“作品的映证”来进行了定位,“它其实更像是一个映证,通过我的本质、我的个性、我的个体真实性来佐证我的作品体系的自然生长。手稿不像创作,需要经过起稿、定稿、修改或者反复修改的过程,它是直接与当时的心态相关联的,是你的生活状态、你对生活的品味,是你回到家的那种真实感。在这里边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学习背景、创作习惯和审美趣味,事实上是一个特别私密、特别个体化的东西。”

汤湖美术馆副馆长李瑞洪主持开幕式

艺术家王心耀致辞

  同时,王心耀也用“技”与“道”的比喻来阐述了自己对手稿的理解:“对于接受了系统专业训练的艺术家来说,写实是我们的基本功,但是正如我们对中国画的评价标准,‘品’和‘格’、‘意’和‘境’远远是比‘技’更重要的东西,在我看来,手稿就是这样一个放弃了在技法上的追求而更多地流露了自然表达的作品形式。”

本次展览策展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春冰致辞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致辞

  在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鲁虹看来,王心耀的水墨小品显示出艺术家受到了传统“游观”论的启示,并没有以再现的方式简单化的处理来自现实的题材,“他既不是以通常写生的方式获取画面上的符号和图像,也不是用拷贝照片的方式进行创作,而是在强调观察、记忆或尊重个人感受的前提下,从总的意象、本质上去把握现实,进而转换成了他后来的作品。这就使来自现实的图像与符号总是被分解、重构、夸张、甚至被变形,同时也使水墨画的媒材特点被充分挖掘了出来。相比许多专业的水墨艺术家,他甚至处理得更好。借用郑板桥的说法,他首先是将眼中的景象转化为了心中的意象,然后又将心中的意象转化为了手中的图像”。

“一带一路——王心耀手稿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一带一路——王心耀手稿作品展”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7年11月28日持续展至2018年11月27日。同时,开幕式现场当日还推出了由鲁虹主编、武汉出版社出版《一带一路——王心耀手稿作品集》,并进行了《汤湖美术馆2015-2016年鉴》首发。

王心耀《埃及速写之一》  纸本设色  15cm×15cm  2016年

王心耀《印度速写》  纸本设色  26cm×18cm  2011年

王心耀《肯尼亚行NO.1》 纸本淡彩 18.5cm×26cm 2014年

王心耀《南非印象NO.8》 纸本淡彩 18.5cm×26cm  2014年

王心耀《意大利罗马印象NO.2》  纸本扇面 28cm×50m 2010年

王心耀《肯尼亚印象NO.2》 纸本设色 68cm×79cm 2014年

王心耀《肯尼亚行NO.5》 纸本淡彩 18.5cm×26cm 2014年

王心耀《巴黎印象NO.2 》 纸本水墨  50cm×50cm  2010年

王心耀《开罗行走人》  纸本设色  31cm×25cm  2016年

王心耀《巴黎印象NO.5》  纸本水墨  50cm×50cm  2010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