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这场新媒体艺术展如何“消寂”现在 重塑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邹萍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2017年12月9日下午,新媒体展“消寂Illimitation”在Colo

2017年12月9日下午,新媒体展“消寂Illimitation”在ColorBox Space启幕,来自世界范围的19件新媒体艺术展品火热亮相。图为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新媒体展“消寂Illimitation”展览现场

学术主持: 崔鲁海策展人: 于朕联合策展人: 孟繁琦视觉设计: ColorBox Space策展助理: ColorBox Space

  2017年12月9日下午,新媒体展“消寂Illimitation”在ColorBox Space启幕,来自世界范围的19件新媒体艺术展品火热亮相,其形态各异、元素多样,却均具备鲜活的生命质感且与未来观念有关而甚得现场观众推崇。主办方将展览现场重塑成一个具备交流性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场域中,各具特色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联合营造出一种迷人氛围,而区隔作品的则是它们本身的不同气质:或讨论人与自身的关系;或纠结人与机器的矛盾,亦或商议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等。通过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载体,艺术家们不但进行了数码媒介形式的探索,还对媒介本身产生的文化效应和社会反响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新媒体展“消寂Illimitation”开幕式现场

学术主持崔鲁海致辞

联合策展人孟繁琦致辞

策展人于朕致辞

  实际上,因参展人员的杂糅和展品多元之故,严格意义而言,“消寂Illimitation”展并非纯粹艺术展或设计展,但也正因此类原因,其反而具备了再塑的可能。“未来是什么?新媒体时代,艺术如何展现更强生命力?”这是本次展览策展人于朕主要思考的问题:可能,未来的图像均以动态为主,所有的数据都可分析与收集,所有专业的界限区隔都将消寂,那么,消除这些所谓的隔阂之后,艺术将走向何处?所以,这次的参展艺术家都非清一色艺术家、设计师或其他身份,而是既有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等研究生或在读本科生,也有专门做人工智能的以及学院教授等,但这些常规展很重视的身份等背景资料都没有呈现在现场,“这种处理是有意而为,现场只有作品,一切都靠作品本身说话。”于朕如此说。他还透露,本次“消寂Illimitation”如同一个连续项目的开启篇章,“这次的展览其实建立了一个很好的资源库,以后我们选择艺术家不再是传统式的看简历,而是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来交互选择,所以在这里,策展本身也变成了一件作品。后续通过多次筛选,最后可能在将来举办一个大展。”当下,艺术家选择与划分的标准与规则似乎已发生了改变。“这个新标准究竟是什么?我们依然在寻找,而筛选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实际上,我个人并不想这么快就出现标准。”于朕说。

新媒体展“消寂Illimitation”展览现场 

  某种程度而言,这个展览亦是当下美院教学成果的一个切片。在学术主持崔鲁海眼里,某些参展作品可算课堂作业,“但它们已经完整化,而创作与教学其实是互相滋润的一种关系,这些作品也达到了‘作品’的概念。现在的美院,除了培养艺术家,也可向更多方向拓展,学生们既可以成为独立艺术家,也能服务于社会,毋需做太多区分。”如一组名为《几何》的作品,观众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在线观看,“作者最初接触的是一张完全二维的图像,最终通过代码的全新书写创造出一个动态的三维图形,并可以与观者发生即时互动。”崔鲁海表示这类教学在国美已经持续了近十年,“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一样,除了掌握传统媒体外,也可掌握一定的新兴媒体,那么,至少他们可以理解这些方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去做。”

新媒体展“消寂Illimitation”展览现场 

  图像的意义

作品名称:TheLastSubway,2017Color digital video with sound创作者:Ziyang Wu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院学士,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硕士  时长:9min50s

  来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的Ziyang Wu(RISD) 教授带来的作品《末班地铁》表现了一个让人真假难辨的荒诞故事:地铁上所有的乘客,都长着一模一样的面孔和身体,都在玩一个叫“ZIYANGMON GO”的AR手机游戏—寻找金色女郎皮卡丘。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乘客在寻找皮卡丘的过程中全都变成了与皮卡丘相同的黄金质感和颜色。 然后这群真实与虚拟混杂的人形, 开始在地铁中狂唱和表演P I CO太郎的“PPAP”,表演一直扩展到纽约的时代广场,川普、金正恩、武子杨和一些来历不明的恐暴者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形成了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的“全球化”景观。最后,这个表演被作为新闻在列车的电视上播报时,竟戏剧化地发生了爆炸, PPAP在炸裂的碎片中继续演出,列车也缓缓停靠在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站点。

作品名称: ToCleanse创作者:anhthuy nguyen(SVA) - MFA 时长:3min30s

  来自MFA的anhthuy nguyen(SVA)的作品《ToCleanse》中,艺术家试图借用一块通常用于厚尘刷洗的钢丝球来清洗传统的越南棕红彩绘祭坛。 通过这个举动来对抗文化教义、 宗教力量和男子主义。视频中的女性在刷洗的过程中逐渐除去了华丽的棕红油漆,以显露出底下的木质原料,借此剥离出了力量,也暴露出了世俗。

作品名称:荧光幻影 创作者:刘志良/拼格团队 时长:6min

  拼格团队的作品《荧光幻影》展现了经济快速增长随即带来的环境破坏,萤火虫生来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现如今城市里几乎难觅萤火虫的踪影,即使在农村也如此,流萤飞舞的画面似乎只能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这次以“荧光幻影”作为作品的名字也是想通过这一次活动,唤醒大家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并且通过较新的新媒体技术与儿童绘画的介入丰富传统建筑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领域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达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目的。

作品名称: ELEMENT   创作者:解畅  时长:1min 

  解畅创作的《ELEM ENT》灵感来源于人在发烧、昏迷、幻觉中或者意识状态改变时会反复地看到一些具有相同点几何图形。几何元素的规律性和材质与广阔的自然地貌的肌理结合, 带来漫游于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梦境体验。

  “关于图像的产生,我们避免使用‘生产’和“消费’这样的文字。这种比喻有太多工业时代的痕迹。我时常想,如果人类在发明文字之前,就找到了比记录、传播文字更为方便和有效的,记录影像和声音的媒介形式,人类文明将会有何等的不同。历史不能假设,但今天,我们的确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崔鲁海认为,今天新媒体艺术和新媒体设计随处可见,年轻一代难以避免会被“酷”、“炫”等感官直觉挑逗起来,而渐老的一代殊途同归地去寻求各种存在的意义。“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演化和媒介技术自身的演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中找到正确的摆位,从而心怀谦卑,心怀尊敬。在‘人人都是艺术家’日渐成为可能的政治、经济环境之下,创作者更需要的品质,可能是‘真诚’。让观者从你的图像语言中感受到真诚。只有这份真诚,才能换来他们的凝视。”

作品名称:After Bruce NaumanColor video and sound创作者: Han Qin(PRATT)-教师(纽约州大)时长:7min07s装置包括两部分:移动设备上播放的视频和艺术家书。这是视频部分。当我看到布鲁斯·瑙曼( Bruce Nauman)的作品“好孩子” (Good boy,bad boy,1985)时,我想起“重复”是我们学习新的技能时,被要求的一个基本的练习。特别是学习语言。对我而言,学习英语的重复的痛苦,就好像童年时期的被要求成为“好孩子”。 纠正发音,重复话题虽然很无聊,但却是必须的。我突然想到,如果我们不被告知什么是好的,那会发生什么?所以我根据布鲁斯·瑙曼生的台词重新创作了这个作品,把正向的词汇“是”修改为否定的“不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艺术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我不需要那么好。该视频是用 iM ac的内置相机拍摄的,并且是一幅自画像。艺术家的页面提供了台词, 激光烧在档案博物馆卡,围绕移动屏幕。在这本书上,情境变得越强烈,伤疤被烧得越深。

作品名称:Nothing But Symphony Single-channel video with sound 创作者:jaewook lee(SVA) -教授 时长:4min20s这部作品是一个将世界视为和谐旋律的单频视频。 韩国顶级大提琴演奏家Jungran Lee演奏了一种看不见的大提琴同时,与水母和原色共同创造了一种富有节奏的自然和谐:大提琴手、水母和原色分别出现在视频的时间轴中,形成了一种独特韵律。正是这种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表现安排,通过一个非人类中心的观点,将主客体关系置于了主体与客体之间。大提琴家Lee专注于如何表现想象力:她探索了如何通过在视觉和听觉层面的强化想象与联想,而不是外部刺激,来感知事物。在这段视频中,Lee通过记忆一首音乐来演奏“空中大提琴”。她利用自身对旋律的记忆来激活演奏大提琴的动作,与此同时,肢体上动作的追溯又助于刺激她的听觉记忆。

作品名称:THEM   创作者:Coolab朱诗雨    时长:2min24s它们,静默在那里,裹挟着金属外衣的光芒。唯有在启动运作的时候,才有机会踏着沉稳的智能步伐,奏起G大调的咏叹声,转身起舞于时代的巨轮上。

作品名称: Elapse  创作者: Coolab蔡曦雯    时长:1min20s细胞生长,生命前行。由点到体,循序渐进。我们存在于浩瀚宇宙中,渺小却又独特,永远无法被复制。而时间流逝终将归零,唯有珍惜当下,勇敢追寻。

作品名称: Find Sound-VR  创作者:潘依然    时长: lmin56s明明没人打电话来,但总觉得手机震动;好像听到电话声响,但手机屏幕却无来电显示。不少人都有过“手机幻听”经验。手机幻听的出现与当代的生活方式与节奏有很大关系。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了。大街上,办公室,学生宿舍,餐厅……手机铃声此起彼伏,一派欢腾的景象。人们的思维好像被迷惑了, 只要一听到手机响, 就觉得是自己的手机来电了。有时候有声音也会感觉手机在响。神经被手机铃声弄得过于敏感。手机幻听不是病,而是基于当下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和紧张焦虑下强迫症的产物。本VR全景视频主要模拟了幻听者的听觉世界,兼具对大自然最本真声音的还原,使得声音可视化,与观者进行全方位的感官互动,希望让人们了解手机幻听者的世界,回归自然的美好。

作品名称: Meditation   创作者:伍韦慧  时长:150s《meditation》以简洁图形模拟有灵气的生命体,用舒缓的镜头语言叙述生命出生、成熟。孕育乃至消亡的过程。在如今快时代的步伐中,选择静下来,给人一段自我冥想的空间。

作品名称:呼吸    创作者:林雪   时长:1min27s探究我们周围的一切和我们自身内部,情感行为思维,时间与空间。在我们生活中,以二元思想观察我们的“存在”,压力和焦虑,不确定性的控制。内心独白,幽闭空间,恐惧臆想,关于我们无声的呐喊,迷失。

作品名称:Rubik’ sCube  创作者:陈蕴雪 时长:1min30s探究我们周围的一切和我们自身内部,情感行为思维,时间与空间。在我们生活中,以二元思想观察我们的“存在”,压力和焦虑,不确定性的控制。内心独白,幽闭空间,恐惧臆想,关于我们无声的呐喊,迷失。

作品名称: The World of Microbial  创作者:张诗卉  时长:1min26s它是包罗万象却被所有人视而不见的宇宙。

作品名称:Fibre    创作者:Coolab徐越  时长:20s眼睛作为一个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了周围世界里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景象。然而,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里,还有许多奇妙景象是人们的肉眼看不见的。纤维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 ,它与我们生活产生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想通过纤维展示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见的美感。

作品名称:MUSE系列 创作者:张陈瑄      时长:2min31s《MUSE》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主要是平时看的一系列科幻电影,科幻小说以及先锋时装设计,MUSE在这里代表的是我内心的一种审美向往。

作品名称:饿鬼草纸 创作者:陈艺琛 时长:30s对画作 《恶鬼草纸》 中的片段的一段想象。

作品名称:几何 创作者:陈妙妃等 时长:30s 互动影像

作品名称:纸世界 创作者:周武 时长:1min32s在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原始状态,有“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是方的,天是圆的。在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借助纸的一种表达形式,重现出一个方形世界。并且在这个方形世界里,通过现代世界高楼大厦的一系列变化,我希望映射出现代社会的浮躁与人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的内心世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