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融入大众生活才有生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发展之关键
    汪涌豪        ●时值中秋,上海新一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又隆重开幕了。本届民博会以展示民族人文、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为内容,以富有中秋文化特征的花好月圆为主题,旨在营造一种崇尚民族、守护民俗、回归民间的文化氛围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要传承发展,其存续的关键恰恰取决于它能否融入当下,能否成为今人滋养精神丰富心灵的资源与准则。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生态的自然样貌,解剖其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码”并将其融入今人的生活,在利用中发掘其多重的价值,实乃当务之急        ●只要我们完整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使之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就能改变这种文化消亡严重、保护缺位、传承困难和技艺灭绝的窘境,从而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凸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时值中秋,上海新一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又隆重开幕了。本届民博会以展示民族人文、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为内容,以富有中秋文化特征的花好月圆为主题,旨在营造一种崇尚民族、守护民俗、回归民间的文化氛围。在北京奥运取得巨大成功,上海迎世博600天之际,以这种方式集中展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唤起人们对身边古老传统的记忆与重视,可谓正当其时。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包括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巧、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作为积存下来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体现着历史与当下的结合。并且,就其内容与属性而言,不总如西语folklore所指,为一种“落后”的“遗留物”。相反,较之以物质或文字形式保存的经典文化,其内含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更具人性涵养的功能,更能牵动普通人的情思,从而达成不令而行化成天下的目的。        我国近年来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相关普查、保存和申遗工作有序展开,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也陆续完成。但不能不看到,由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力量的强势作用,对这部分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仍存在许多未尽如人意的地方,其根植底层照射日常的固有特性还未得到更充分的张大与发扬。其间,一些认识误区的存在,特别是那种滤干具体的环境与氛围,一味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做提纯式的孤立处置,尤其掩夺了这种文化与普通人实有的日常经验的相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汩没了其作为“人本文化”与“生存文化”的丰富内涵。而这显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此类文化须特别注意“情景要素”的呈现不相一致。        结果,许多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走不进今人的生活,今天的人也无从经由亲身的体验与了解,成为其自觉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可事实是,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要传承发展,其存续的关键恰恰取决于它能否融入当下,能否成为今人滋养精神丰富心灵的资源与准则。基于这样的事实,如何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为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生态的自然样貌,解剖其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码”(culturalcode),并将其融入今人的生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掘其多重的价值,包括科学认识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感化价值,实在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前两者需要专家通过认真的研究,提供给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后者则无形而有力,每个人都感受得到,尤可用为传承与推展的途径。因为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完成,通常借助于对这种文化的习熟与遵守。在古代,是通过祭祀、祈禳和节庆等活动的温习,获得气性的濡染与知识的熏陶,然后养成对家国的认同,对礼仪的归服,由此“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今天,这种价值还在,只不过在与当下的互动中,它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并在这种变化中不断生发与完善,最终成为中国人历史延续感与情感认同感的持久来源,当然,也是这个地球上其他人认识与界定中国的鲜明标识。奥运会祥云小屋中的传统技艺演示,还有北京寻常街巷里人们所体现的礼貌与亲善,都不外在于这种文化,相反正根基于这种文化。它张大了这种文化的当代性,并很好地凸现了其乐利人群、和谐社会的美好品性。        所以,只要我们完整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因地制宜,切境入情,坚持不懈地做传承与推展的工作,大到有选择地使之进入社区技能培训与兴趣学习,进入中小学手工课与美术课,进入新农村与新城镇的建设,小到落实于邮票、贺卡和广告的设计,网络游戏与电影电视中原生态音乐秀的创意,还有年节文化的发掘与营造(当然,要注意避免盲目功利的胡乱开发和任意改篡),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自觉地乐意照以实行,从而延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远大的慧命。        譬如中秋节,是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节,除全家团聚赏月吃月饼外,民间还有烧斗香、点塔灯等习俗。如就地域论,则河南浙江有赏菊与观潮之异;贵家平民又有结锦台榭与争占酒楼之别。古今异代,时地条件所限,今人自无须将这些一一复现无阙。但部分的演示与习熟,尤其是知识的了解与细节的体察却非常重要。有了具体的了解和体察,人就会在时光迁流中,体验到一种中国式的对生命聚散的珍惜,就会明白金风荐爽银蟾光满的意象背后,原有着怎样丰富深厚的人文积聚。这样,它就不会像人所担心的,变成美食节或购物节。推而言之,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体贴周到的认知,切境入情的推展,它就能改变这种文化消亡严重、保护缺位、传承困难和技艺灭绝的窘境,从而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既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又凸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当然,为达成这个目标,真正使传统与当下经由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推展融为一体,还有必要探究将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托公共政策的社会管理与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从原来静态的保护与研究,转向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使之既有传播热心,又有从理念到方法的创新热情,并从中发展出对人生合理的知识、对生命优雅的态度的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计划与规程,然后将之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则一切的呼吁与强调,终将不能奏效。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博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