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韩寒连环骂 作家“群殴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无论骂人与被骂,韩寒都是赢家

最近的文坛甚是“热闹”,代表了文坛中两种最鲜明群体的直接碰撞,一方是以人气十足的韩寒为代表的“80后”青年作家群体,而另一方则是有官方背景的所谓“正牌作家军”。事情的缘由很简单:2008年9月,“30省市作协主席网上赛小说”活动开始,因为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和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郑彦英与韩寒的“骂战”而广受关注,许多作家纷纷撰文,网友积极跟进。郑彦英接受采访时表示,与韩寒的骂战只是一个误会,他很喜欢这个年轻人。   许多人把这次活动认为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一次握手,对中国文学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作家们刚把作品贴到网上没几天,就引发了与韩寒的骂战。首先是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在听闻韩寒“如果我当作协主席,下一秒就解散作协”的言论后,以牙还牙:“要是我当韩寒他爹,下一秒就把他掐死。”   随后,韩寒以《领悟》为题在博客上回应,称这次活动只是为平时赋闲在家的作协主席们整了点事做,从活动筋骨和延年益体上来说都有很大的意义。同时还“点名批评”小说《从呼吸到呻吟》是标题党。这自然引发了该小说的作者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郑彦英的不满,郑随即撰文《人不能无耻到信口雌黄》引发了与韩寒的骂战,这样,新老两代作家之间的口水战抢了30个作协主席打擂本来的风头。   郑彦英回应:希望他沉下心来做学问   虽然韩寒将《从呼吸到呻吟》奚落为标题党,但截至9月22日晚8时,郑彦英的这部作品的点击率雄踞榜首。说到与韩寒的骂战,郑彦英说:“虽然他讽刺我什么主席不主席的,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包括张悦然这一批年轻人。”说到之前为何批评韩寒狂妄自大时,郑彦英表示:“我也曾经年轻过,那时候的我也非常浮躁,希望他能沉下心来做学问。现在看来,起码他研究了我写的批评他的文章。”   赵凝声援:韩寒算“折腾专家”   著名作家赵凝在博客上撰文:我在北京作协当过6年签约作家,从没见过韩寒所说的“看文件写作的作家”。北京作协拥有一大批像张洁、刘恒、邹静之这样的优秀作家。北京作协每年对签约作家的创作量还有特别的要求,决不像韩寒所想像的那样。韩寒的“别扭劲儿”根本没用在写作上。他是一个姿态激进、作品平庸的作家。韩寒就跟一个小孩子似的,动不动就跟“作协”家长闹一闹别扭,以示自己有“多可爱”,目的无非是想多分一杯牛奶、多讨一块糖吃。韩寒的反叛都用在闹别扭上了,到了写作时已力气耗尽,七拼八凑,胡乱写写,味道淡如白开水。韩寒应该算是一个“折腾专家”,而非一个“作家”。“作协”又没抬着八抬大轿来请你,你跟作协撒娇干嘛?想在文坛扮硬汉,你的作品还太软了点。   谈歌解释:打死韩寒是一个比喻   因为韩寒曾戏说:“如果我当作协主席,下一秒就解散中国作协”。近日,湖北作协副主席谈歌还击:“要是我当韩寒他爹,那下一秒就把他打死”。不过,谈歌解释:“我的本意是指韩寒当作协主席解散中国作协,就如同我当韩寒他爹把他打死一样,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只是一个比喻,或许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我绝对没有要骂韩寒的意思。我们两个无冤无仇,没必要骂韩寒。”   网友旁观   观点A文坛久违的畅快之风正在回归   看了这篇回应之文,我第一反应是大怒:怒“韩寒辈们”颇有“孙行者”之嫌;然后我又有些喜了:喜的是中国文坛久违了的畅快之风似乎正在回归。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舞弄文字的80年后群体,个个激情如火,把玩文字毫无框框,且都是在真正的市场“大海”中磨砺摔打,并唤起了鸣者无数。相比之下,我们文坛中的“正规军”们,却衣食无忧,大多习惯于“坐家”的生活,作品虽有“主旋律”之名,却多远离于百姓生活之外。   观点B这种反击方式没水准   挺韩派认为,韩寒的批评有道理,点中了所谓某些专业作家的痛处。同时,也对郑彦英在博客中关于“问候”韩寒父母的言论感到不爽,认为这种反击方式“格调低下,很没水准”。不过,也有网友指责韩寒目中无人且说话刻薄讨人嫌。还有网友认为,韩寒打嘴仗是为了提高曝光度,“你关注他就是上他当了”。   观点C文人不能相轻   不过,也有网友对两位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此打嘴仗有些失望。网友认为,作品本来就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别人提出意见也很正常,大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互相谩骂,只让人感到“文人相轻”,却见不到一点文化内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