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萧淑芳《佛子岭水库》研究展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7年9月16日,“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萧淑芳《佛子岭水库》研究展”在吴作人艺术馆(苏州市定慧寺巷88号)展出。此次展览展出吴作人先生24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画作1件,速写23件,以及萧淑芳女士油画作品4件,国画1件,水彩2件,以及各类相关文献资料、图文史料。

展览现场

  据作人艺术馆馆长助理丁建中介绍,作为一座名人艺术馆,吴作人艺术馆建馆已有20余年,此次展览选取吴作人先生和萧淑芳女士众多艺术活动中的一个创作题材的作品来解析展示,通过滴水映辉、以微见著的方式深入剖析,充分印证了吴作人先生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主张,彰显了吴作人先生“艺为人生”艺术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吴作人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留学欧洲,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吴作人先生就提出“艺术是‘入世’的,是‘时代’的,是能理解的。大众能理解的,方为不朽之作。所以要到社会中去认识社会,在自然中找自然。”他一贯坚持实现主义的艺术创作观,到了新中国之后,他的艺术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他认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发人民心声。

  解放之初,淮河流域连年水患,给豫、苏、鲁、皖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952年1月政府统筹各方力量,开工兴建佛子岭水库,1954年11月工程全面完工。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是治淮的第一骨干工程,它综合了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盛年的吴作人先生下到基层采风的活动特别多,他第一个到的就是佛子岭水库。1954年5月初,他携夫人萧淑芳辗转2000余里,从北京出发,坐火车,转汽车,搭便车,路上历时近一周,来到热火朝天的佛子岭水库建设工地,创作了多幅《佛子岭水库》油画和大量的水库建设工地速写作品。

吴作人 接近完工的佛子岭水库连拱坝(下游) 油画 1954年 40×53cm

  展厅展出的油画作品《佛子岭水库》参加了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展,作品题材及创作技法在当时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着艺术界同行思考艺术如何深入生活?艺术如何映照时代?回答了艺术家为什么而艺术?为谁而艺术?

吴作人 佛子岭水库工地 速写 1954年5月 19.3×26.9cm

吴作人 佛子岭水坝工地 速写 1954年5月 27.1×19.4cm

萧淑芳 佛子岭水坝工地上的儿童 国画 1954年 64×86cm

萧淑芳 佛子岭水库连拱坝 油画 20×29cm 1954

萧淑芳 佛子岭雨景 油画 29×20 1954cm

萧淑芳 水库坝顶工地-2 速写 26.5×19cm 1954

萧淑芳 水库下游工地 速写 28.5×19cm 1954

萧淑芳 我们也来筑大坝 国画  27×35cm 1950年代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4月6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