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广东美术馆时隔15年重提“后岭南” 珠三角水墨实验新呈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峰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后岭南’与珠三角”展览现场参加开幕式的众嘉宾合影

“‘后岭南’与珠三角”展览现场

参加开幕式的众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3月28日,“‘后岭南’与珠三角”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联合主办,共有20位艺术家参展,他们的作品是对珠三角水墨实验的先行者们当下状态的一次呈现。

  “后岭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珠三角地区涌现出来的广东本地的新生艺术现象。在展览入口处,馆方在一面墙上以时间轴的形式清晰地列出了“后岭南”诞生前后的时代及艺术背景,并展示了关于“新水墨”的多次论争的轮廓。在2002年,广东美术馆曾举办“现象:后岭南与广东新水墨”展,这也是“后岭南”概念自1991年提出后首次出现在官方美术馆中。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晓枫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馆长左正尧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在展览开幕式中说道:“广东美术馆曾在十五年前做过‘后岭南’的展览,这个展览的学术性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从去年我到广东美术馆以来,对美术馆的学术展览进行了梳理,对后岭南的这个提法,美术馆的同仁都觉得这个展览非常好,我们决定启动这个展览的系列。对“后岭南”的关注是一次对广东地区当代艺术资源的重新整理和挖掘,对它的持续观察既是一次站在美术史角度的回顾,也是对当代状态的关注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览现场

  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展览重点在于站在历史的观看距离上,追索“后岭南”发生的机制,厘清此现象的内在诉求并分析形态的内部构成,将“后岭南”重新放置于珠三角的现实经验中,考察其与地域文化生态和文化建构中孕生与反拨等现象的有机互动关系,并在当下语境中重新进行的价值考量。

展览现场

  “‘后岭南’概念的提出,第一是对当时‘泛岭南’现象的反拨,另外一个是接受了当时流行的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岭南’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很完整、很强烈的观念,是对当时整体文化语境反拨性质的学会。这一点是‘后岭南’最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晓枫在展览开幕式上说道。

展览现场

  “在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我们从广东美术馆本身的结构出发,去建构一个展览。在展览策划上,我们在空间的结构上和色彩的安排上都做了全新的规划,并提出了一个‘窄门’的概念,‘窄门’就是一个穿过,那么这个穿过的过程也就是‘后岭南’的历程。也是广东本身被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这样一个定位。”孙晓枫从展览本身的设计上这样阐释他的理念。

展览现场

  展览包括“融铸”、“交汇”、“潜变”、“移易”四个部分,“融铸”部分呈现了方土、方向、王璜生、庄小尖、李劲堃的作品;“交汇”部分呈现了李东伟、何枫、陈迹、陈映欣、林蓝的作品;“潜变”部分呈现了卢小根、左正尧、肖庆书、张瞄、黄国武的作品;“移易”部分呈现的是王绍强、江衡、陈侗、周湧、黄一瀚的作品(以姓氏笔画为序)。

《自在图》 王璜生 180x430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复式》 王绍强 60cmx48cmx9件 综合媒材 2017年

《云月无量之二》 黄国武 200x250cm 纸本水墨 2017年

《青花瓷系列》 李东伟 22.5cmx17.5cmx30件 纸本设色 2017年

《从化道中》 陈映欣 69x45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展览开幕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以“时代、地域与文化自觉——‘后岭南’现象的讨论”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