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贝聿铭文献展在苏州开展:百岁华裔建筑大师的家乡情怀与精神诉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7年3月26日,由苏州美术馆与苏州市名人馆主办的“贝聿铭文献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展,展览获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首肯,得到贝氏家族的协助与支持,并由贝氏建筑事务所提供诸多珍贵文献资料,其中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展出。

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项目建设现场

  展览分为家源、治学、建树、荣誉、祖国、回家等六个部分,以图片、影像、文献资料、建筑模型为主要内容,呈现贝聿铭先生享誉世界的生动印迹。既有学生时代的试刀作品,也有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等经典成就,还有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传世杰作,更有心系桑梓、情牵故乡的点点滴滴。

  展览以贝聿铭先生的生平说起,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州。贝家是苏州的望族,贝聿铭早年曾在广州、香港、上海和苏州生活。1935年,十七岁的贝聿铭于前往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师承格洛比乌斯、布劳耶等现代主义鼻祖。

青年时期的贝聿铭

贝聿铭先生受肯尼迪夫人邀请设计肯尼迪图书馆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贝聿铭先生的助手林兵告诉雅昌艺术网:先生于1955年创立贝聿铭联合事务所,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建筑创作生涯。他主持设计了政府、大使馆、博物馆、音乐厅、办公楼、酒店、银行、医院、住宅、教堂及城市更新等众多种类的建筑,项目遍及世界各地,其中许多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经典建筑。他一生得奖无数,并于1983年取得了普利兹克奖。

策展人林兵接受媒体采访

贝聿铭侄子贝念祺接受媒体采访

  贝聿铭曾说:“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种 ‘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这不仅从我的外貌上,或行动和谈吐上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在我的思想里。总之,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贝聿铭先生心系祖国和家乡,先后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将自然之美、人文气息与建筑完美融合,将对文化的理解和家乡的情感倾注其间。

贝念祺观展

展览现场

  “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贝家在苏州已经六百年了,我与苏州是有感情的。”“我在苏州住了几个夏天,并结识了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家族成员。我还记得与堂兄弟们在狮子林玩耍的情景。整个园林都是供我们玩耍的好地方。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幻想。我后来才意识到我在苏州的经历让我学到了什么。现在想来,应该说那些经验对我的设计是有相当影响的,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的道理,而非自然独存。创意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结晶,苏州园林教会了我这一点。”贝聿铭曾言。

贝聿铭在苏州

展厅现场

  建筑设计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这是贯穿设计生涯始末的的重要精神。在贝先生的众多作品中,我们能读出神性的崇高与人性的温暖,例如台湾的路思义教堂,既反映我国文化传统,又揭示基督博爱牺牲的旨意;为神慈秀明会设计的美秀美术馆,以中国桃花源的代入方式,阐述真、善、美等日本神道教的精神;晚年的苏州博物馆,以现代化的园林造景,在当下复刻中国文人所蒙昧林泉理想;以及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建造在一座人工岛上,以埃及清真寺为元素,蕴藏着贝先生对伊斯兰文明的理解。

香港中银大厦模型

香港中银大厦

台湾路思义教堂模型

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

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美国 国家美术馆东馆

苏州博物馆

  林兵告诉雅昌艺术网:“先生并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是他永远有着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一旦他接收一项工程,势必要亲力亲为,耗费大量心血来研究当地的文化,使之成为建筑的精神血缘,而不以自己的主张和好恶来创作建筑,这是他的众多作品都能打动观众的关键因素。他不喜欢谈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也不刻意追求先锋或者前卫,而是说‘建筑就是建筑’、‘建筑是百年大计’,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 5月3日。

  延伸阅读:贝聿铭:在现代化的苏博新馆上,体现民族艺术精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