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天性的诗意——赛迪原生态绘画展”在京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段维佳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月18日下午3点,由北京上苑艺术家联合会主办的“天性的诗意——赛迪原生态绘画展”在北京

  2月18日下午3点,由北京上苑艺术家联合会主办的“天性的诗意——赛迪原生态绘画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隆重开幕,展出了赛迪麦麦提·如则麦麦提各种题材的绘画作品60余幅。北京上苑艺术家联合会、艺术家李向明担任策展人,历史学者、独立批评家帅好担任学术主持。

开幕式现场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席黄梅、原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吐尔地·依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建澜、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亚力坤·哈孜、新疆大学教授阿不来提博士、洛浦县文联副主席得来提·库尔班等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亚力坤·哈孜致辞

洛浦县发来贺信

艺术家赛迪致辞

艺术家赛迪、夫人麦来西汉以及儿子合影

  此次展览定名为“天性的诗意”,策展人李向明对此表示,赛迪的绘画,一眼看去,完全是艺术史中的表现主义或后印象主义,甚至有一些抽象表现的意味,当然不同于经过今天的学院教育将其异化之后的“表现主义”。我在阅览他的简介资料中发现,他有过在当地群众艺术馆、建筑设计院的短暂经历,和与专业画家的接触学习的短暂经历。可以肯定,这些零星的经历,对一个从没进过大学门槛的赛迪来讲一定是重要的,最低限度,对他的眼界开发是重要的。但是,这些零星的经历,并不能,也不可能解决一个大学本科四年的教育问题。因此,我们依然要看到他的原生态价值,即天性的根本意义。

  定位赛迪:西域游吟诗人还是原生艺术家?

  赛迪的名字并不为艺术圈所熟知,他的艺术之路到底有何独特之处,他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何种审美经验,为何他的艺术引起很多艺术家和批评家的关注?这一系列问题说明赛迪及其艺术是值得研究的。

嘉宾合影

  赛迪是谁?他的简历提供了了解赛迪的一种方式:赛迪麦麦提·如则麦麦提,1968年出生于新疆和田。从小与画结缘。先后做过工人、技术员等工作,期间学习工程设计。1993年向来自新疆画院的画家乃吉米丁老师和热西达老师学习绘画。1994年年底在洛浦县举办个人绘画展览。《和田日报》发表了王永生先生关于赛迪绘画的评论文章。1995年经洛浦县委的委托,成功地塑造了三人跳舞的雕像,立于县城中心。1998年被聘为新疆画院院外画家。2016年在乌鲁木齐宏美术馆,与另外两位朋友一起举办了《三人绘画展》。自1996年至今一直从事新型石膏建材装饰工作。赛迪从1980年以来,始终坚持业余绘画。他的作品先后被各种展览会和报刊上发表,绘画变成他业余生活的常态爱好。

展览现场

  绘画同道怎么看待赛迪?对赛迪的艺术道路比较了解的新疆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教授、艺术学博士阿不来提•马合苏提认为,赛迪的画作风格独特,堪称现代诗意象征艺术和地域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具体地说就是诗意的象征抽象与于阗佛教壁画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一种奇特的审美感。他的作品看起来抽象的形式,但没失去原始的文化特点,就他心灵深层的精神联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它的土壤——地域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密不可分。当然这也缘于他绘画创作量的累积、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家乡本土文化的影子,他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对很多元素的毁灭,同时也在删除它,但是到最后,什么都没失去,他在这一块摧毁的元素又会在其他地方出现。

  艺术家眼中的赛迪有何称道之处?李向明认为,赛迪是一位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画家。他的作品闪耀着与生俱来的灵性。对造型、结构方面的夸张、变异,以及对色彩的协调统领,在画面整体上的掌控把握,这种非学院画家的脱俗才能,常常让人难以置信。最重要的是他还不同于常见的非学院画家那种民间民俗的符号化表达,完全是具有现代主义审美修养的表达方式。他的作画方式多是从写生入手,进行感性处理,强调现实人物、场景与自我内心的关联性,彰显出西方表现主义的视觉特征。研究赛迪的绘画,对理解学院与非学院的某种关系,以及对表现性绘画的深层认识理解,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展览现场

  批评家又如何定位赛迪?帅好试图以“原生艺术”定位赛迪及其艺术:圈子里,对自学绘画的艺术家约定一个称呼叫素人画家,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可是我更愿意将赛迪称为原生艺术家。那么什么是原生艺术?身处中国南疆县城里的赛迪,汉语看不懂,维语的绘画资料也很少,很多时候,是在一种自生状态下独自面对心灵绘画,感觉和灵性是其精神的引导者。在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标志在于人难以回归一个核心价值点,架上艺术的当代性也表现出这种状态。原生艺术是一种非系统非学院化的创作状态,西方社会研究比较发达,而在中国还处于一种顽强成长中,研究基本空白。而郝青松从赛迪的绘画中看到了一种“西域主义”想象之外的现代性洗礼:赛迪所画,多为身边的亲人、友人、路人、陌生人和风景,都在自己的生活之畔。他没有伪饰现实,没有添枝加叶,但也不是摹仿生活,或者追忆遥远的民族历史。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已经深入到赛迪的骨髓之中,体现在他对形象的改造以及形式自律的艺术语言中。如果不是简历的提示,观者绝不会想到赛迪来自西域,从画面残留的生活意象,可能会推想他只是一个去过西域的游客艺术家。

  赛迪启示:重要的已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

  看过赛迪作品的人,很多人都会觉得其作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日常经验的陌生审美和独特感受。

  打动李向明的是赛迪作品中的真实,他在《天性的诗意——赛迪绘画及原生态的启示》一文中说:“我们在全国美展以及期刊杂志上看到过太多画新疆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黄胄大师的作品。给我们的印象,新疆就是个载歌载舞,处处美酒,色彩艳丽的西域飞地。除此之外,好像他们生活在世外桃源式的真空里。虚伪和假象,粉饰和滥造充满我们的美术营地。这种误导掩盖了人性的本源,是值得大家深究的……来自维吾尔族的赛迪绘画,带给我们的才是现实的西域生活。我们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们的喜悦,更能看到他们的哀伤;能体会到他们歌舞的兴致,也看到了生活的困境与不安。好的绘画作品一定是通过视觉,传递‘真实’而达到的‘美’,才能具有‘审美’的意义。

展览现场作品展示

  帅好对赛迪的原生艺术绘画观察归结为三个向度:独立性原则、原生艺术中神性与现代理性的张力、原生艺术的未完成状态。他在《学习赛迪——原生艺术的观察之一》中表示,作为维吾尔族当代艺术家,神性是第一位;第二位才是原生艺术个人的可能。通过“现象学式的观看”,一张画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因为意向性每时每刻在改变,赛迪抓住的某人某物,在自然与自由关系的某个层面的绘画,只是一种“此在”(瞬间)的样子。因此,原生绘画的可能性高于绘画的现实性,换句话说未完成性是一种解读的开放性。这与千思万虑、连一个细节也不错过的学院绘画形成有趣的对比。

  阿不来提•马合苏提在《赛迪麦麦提•如则麦麦提的艺术之路》中分析了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他写道:“比如,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的搭配,并且用双色线条色块组合的装饰构成方式,使画面营造出线条色彩‘精美、生动、和谐、凝重’等对比强烈的整体效果,作品造型上都有自己故乡和田(于阗)佛教壁画造型线条的影子,大胆借鉴个人诗意象征与现代抽象艺术的精美组合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趣味,并创造出风格鲜明、超越时代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神秘的美感,就是他本身自己新鲜血液中的多种艺术元素与深层精神联结的结果,这些很多元素的叠加,很难说,到底是哪种艺术因素在哪方面的作用更大一些,因为他的艺术作品做到了画家本人心灵深层精神联结的完美融合,内容与形式的精美结合,表现手法与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穿越了民族与语言的界限。”

研讨会现场

  郝青松在《“西域主义”想象之外的现代性洗礼——赛迪的绘画,审美与启蒙叙事》一文中认为,对于赛迪来说,重要的已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重要的不是观看的对象客观性,而是主观的观看方式。也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生活细节,譬如拾棉花、托腮沉思,但在赛迪已被审美启蒙的眼中,都惊艳绝伦、神采飞扬。实证的事实消失了,余下暧昧迷离的影像,尽数纳入到赛迪的色彩感觉叙事中。传移模写者非应物象形,唯气韵生动耳。万千笔触,由感觉而生,看似任性涂抹毫无章法,实则已在超越于形体之上的形式和情感的把握之中了。赛迪所绘,依旧是新疆,而且是被现代审美观照的新疆。……他关注的并非小我式的自我,而是希望表现一个被现代审美个体观照的新疆。如果那些赛迪绘画的观看者,每个人在观看中能够被艺术感染,进而开始转向现代精神个体的更新,那么审美的意义就不止于自身,而是通向了“未完成的现代性”的社会整体启蒙。

  开幕式后,嘉宾就赛迪绘画的创作模式和意义构成、观察与研究原生态绘画的状态及其当代性、西域绘画的当下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展览将持续至2月27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