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Tong Gallery+Projects首次推出海外艺术家个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桂森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11月4日,Tong Gallery+Projects首次推出海外艺术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11月4日,Tong Gallery+Projects首次推出海外艺术家个展“Mark Nader : Doublespeak”。

  Mark Nader (英) 毕业于久负盛名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英国与墨西哥混血的身份使他的绘画作品呈现出跨文化、跨语境以及跨时空的多重特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其绘画结构里面,“在这两种文化类型中构建出一种叙事模式。”

Mark Nader现场讲述自己的创作

  不同于Diego Rivera、Frida Kahlo抑或Jose Clement Orozco等经典墨西哥艺术家的现代派,纳德的作品扎根于对阿兹特克(Aztec)、玛雅(Mayan)和奥尔梅克(Olmecs)的印第安古文明的符号学(semiotics)和文化图像志(iconography),亚洲丝绸之路的地毯设计,以及欧洲的家庭绘画的深入研究。他将古代文化的视觉符号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的语言形式重新编码,并生硬地植入了21世纪嘈杂、琐碎、平庸的现代社会生活图景中。在有意地歪曲和想象的再创造下,纳德展现了一个个平滑的虚拟空间:神秘的美洲神祗出现在食品超市的柜台前;精致可爱的洋娃娃被嵌入到充满阿兹特克花纹的居所中;肃穆的印第安图腾柱矗立在配有机器人管家的欧式客厅里……

  纳德的作品带有波普拼贴(collage)的味道,尽管此处是通过架上绘画这一形式实现。这种拼贴风格突出体现在他对被呈现的场景、人、物件、动物采用的不同笔触和画风的控制和运用中。例如,地毯纹饰被二维符号化,阿兹特克人则以《门多萨抄本》(The Codex Mendoza)的石刻画风格的粗线条简笔勾勒,现代人物的表现偏于写实风格,小孩子则像是会出现在儿童读本中的形象。这些错位的元素被嫁接在花哨甚至于天花乱坠式过剩的色彩和图案组成的背景中。作品的整体构图效果拒绝了透视规则,也更加凸显了一种无厘头的游戏意味。

  此次展出的是 Mark Nader 近期的架上绘画实践,探讨的领域是绘画和拼贴,显露出他对于转变中的图像形式颇有见地的理解,也给观者呈现出表象和连续性之间所形成的组合性对话。他的超现实的无厘头,却又陶醉其中的作品,试图去拷问信息时代的语境中绘画的关键问题。再现只可能是部分的,而叙事可以通过完全不同的物质和时间片段整合在一起。

  正如艺术家自己所说,网络时代图像的流动性与无限增殖造成了深度的模糊,文化的界限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互联性媒介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跨文化”甚至是“跨时间”的交流的可能性。无论是崇高的古代宗教圣像或是现代报刊上随处可见的插画,都能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共存,并达成某种平衡。对纳德而言,他在这股网络图像的大潮里扮演了档案管理员、加工者以及沟通者的角色。

  这种在数字时代对墨西哥和欧亚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关注、再发觉和整合正是纳德创作者一系列作品的初心。不管是光怪陆离的色彩,还是血脉喷张的形象都是试图唤醒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审美体验。作为艺术家,他的反讽和再创造同时催生了怪异的冰冷和熟悉的温暖这两种感受,并和其作品的跨文化、跨时空特质一起,使得纳德成为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的优秀画家。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