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成都青年沙龙2016秋季展揭幕 呈现三位艺术家“视觉经验的转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璞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成都青年沙龙2016秋季展“景中痕 一种艺术家视觉经验的转化”展览现场  2

成都青年沙龙2016秋季展“景中痕 一种艺术家视觉经验的转化”展览现场

  2016年9月17日下午4点,由共青团龙泉驿区委作为指导单位,四川德仁堂集团、第三大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石维作为总策划,王林担任学术支持,唐尽力担任艺术总监,王善春担任策展人,巢艺术中心主办的成都青年沙龙2016秋季展“景中痕 一种艺术家视觉经验的转化”在成都洛带巢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展览展示了三位青年艺术家雷波、刘川以及王田甜的架上绘画作品。

参展艺术家刘川(左一)、王田甜(左二)、雷波(左四)以及策展人王善春(左三)

  “景中痕”是巫鸿在《废墟的内化:传统中国文化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一文中对“迹”的描述,所谓“迹”是指人类痕迹的存留和展示,是一种客观的标记,承载着一种往昔的蜕变。在策展人王善春看来,展览主题“景中痕”在这里是用来描述三位艺术家的创作,有痕迹的所指,但更多的是想探讨艺术家视觉经验与语言转换的内在关系。“绘画,不可避免地是一种图像的存在,然而这图像的存在还当是艺术家的视觉经验、思想轨迹、语言维度、甚至是绘画技法的共同存在和相互转化,哪怕至少有一种可寻的痕迹,‘景中痕’试图在这些可寻的痕迹中,追溯其视觉经验与其他维度的内在关系。”

刘川 《大蛇》布面丙烯 100cmx80cm  2016年

  刘川的作品是经过了一次语言转化的,在早期的作品中,他关注人的状态与生活方式,略带些波普的味道。在这之后,刘川转向了更细微的创作,策展人称之为对局部的迷恋,也可以称其为对微观的再现,但“微观”一词在如今已经被用的过于泛滥了,“局部”可能更适合于对刘川作品的表述。刘川所表现的局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从视觉语言方面来说,最开始是对细节的叠加和表现,比如纵横交错的树叶,浓密的头发……之后便是让他得心应手细节表现,这些细节细到可能是树叶的一个细胞、树木的一些纹理,很难找出具体的形象,有些怪异和荒诞;另一个方面,从个人经验和观念表达上来说,刘川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局部,可以被看作是环境或者生存的一部分,他关注人的生存环境、关注生态,他最近的一批作品视觉更加丰富,语言更具指向性,代表废墟和永恒的形象(比如石头等)开始出现在画面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张力。

刘川 《山顶上的鸟》布面丙烯 100cmx80cm  2016年

  展览现场,刘川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本次展览所展示的作品为自己2016年的新作,也是以往的延续。对于画面肌理的处理,刘川表示此前自己喜欢用比较“薄”的方式一层层清淡的覆盖画面,有一种抚摸感;这批新作当中,材料本身的变化给艺术家提供了一些新的感受,通过一遍遍的修改,“厚”便出现了。“语言本身和观念上的突破一直是我想要寻找的,包括如何建立一种内在的逻辑。”谈及观念上的突破,刘川表示,“这其实和自身的过程有所关系,人非要在一件事情上下足功夫,是很不现实的事,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不完全,随着成长在不断修正的过程。对于每一次的改正,涂抹和调整,我都是希望把真实的经验传输出来,在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感受,可能每一次的目的会大相径庭,到最后只记得‘改正’本身这件事。可能到最后,它是在解决生与死之间的永恒问题。从我画面的题材而言,从最初的关注微小,到这次对于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但可能会视而不见的‘阴暗’,是我想去捕捉并且希望把它们鲜活的状态体现出来。”

王田甜 《龙》200x150cm 2014

  王田甜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一种双重的转化,他的第一层视觉经验源于其成长经历——对于童年玩泥巴的记忆,所以他先用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造型,然后再在泥巴上堆砌颜料,这是他的第一层视觉经验转化。第二层视觉经验便由被塑造的泥巴开始,将其以写实的形式转化到画面上。从视觉语言上来看,王田甜的作品既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味,又带有一种抽象的观感,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表现风景或者山水的色彩观念,创作带有一种实验性,其创作过程有一种更为强烈的体验感。

王田甜 《泥塑白菜》110x80cm 2014

  接受采访时王田甜表示,学动画出身的自己对视觉的东西比较敏感,早期喜欢用纯度高的颜色,营造视觉冲击强烈的画面。此后他发现自己受到了视觉的干扰,便把颜色调整为单一,黑白或者是蓝灰色。最近,他在尝试从画面中间的抽象痕迹,并将其观念化。“可能看完我这三个时期的绘画和特意制作的小视频,观者能感受到我观念上的转换过程,在艺术创作上我做了很多尝试,从泥塑开始,到堆颜料,用写实的技术画出来,再到调整颜色,放弃参照物直接在画面中用抽象的方式体现观念。”

雷波 《1号幸福》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3

雷波 《遇到》  布面油画 50x70cm 2016

  在王善春看来,雷波的作品表现出来的色彩总有一种冲突在里面,各自都很单薄,但相互间对比很强烈、律动。他在作品中大片的表现风景,人反而成为了风景的陪衬——三三两两的人的背影、偶尔出现的人的大合影……就这样出现在雷波的作品里,奇怪但不突兀,这是雷波处理现实与画面转化的一种能力,雷波的作品是带有一种叛逆在里面的,是他对生活的反叛和怒吼,他曾说:“从出生到读书到工作,从恋爱到分手到结婚,从老家到成都到北京,我都没有逃脱,我奇怪这牛X的命运,和它那节约成本的安排。是租是住,是推是敲,是如假包换,是廉价物美的城乡结合部。那必须拿起能拿起的傻瓜相机,大脑,眼睛,记录它。回家关起门,抓起能抓起的,记忆还有笔,我自动,我意识流,我当代。时间真快,我画完了,谢谢观看,同志们。”不信,你看他的画。

  当读图时代来临时,视觉语言的呈现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纯粹寻求视觉上“刺点”的生成,但事实上,真正的“刺点”不仅仅是可视的,它还跨越了时间指向可视之外的经验、思想、语言的维度。通俗地说,艺术家自身要丰富、立体,有敏感的艺术神经和转化艺术语言的能力;艺术家的作品则应该是有“厚度”的,能够从不同的层面触动观众的观感和体验,而非仅仅流于表层图像。那么,作品的呈现与现实的关系,以及艺术家的思想、逻辑关系也就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7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