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青春就要“不一样” 常青藤计划2016天津青年艺术周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耀杰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 主持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 主持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美术》杂志副主编、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盛葳,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商移山先生,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谭平,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艺术处处长张春雨,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跃春,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康剑飞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9月3日,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由此正式拉开“常青藤计划2016天津青年艺术周”的帷幕,这也是本年度“常青藤计划”展览活动的集中释放与展现。

开幕式现场 主持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致辞

开幕式现场

  2016年“常青藤计划”在北京启动全年活动,首次推出年度活动主题关键词“释放”,并以此为题于2016年9月1日-9月12日期间打造“常青藤计划2016天津青年艺术周”活动,旨在打破地域、展场、关注视野的局限,联合天津美术馆、天津棉3创意街区、天津高等知名院校及核心艺术机构,共同推出含“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展览、“青年创客广场”以及系列学术研讨、公教活动在内的,集平行展、学术公教、创意汇为一体的多层级活动架构,努力满足青年艺术群体的实际需求,为他们艺术创新能量的释放提供实际的帮助与举措。

特别展展览现场

 

主题展展览现场

主题展展览现场

  关于本届常青藤计划主题“释放”的设置,项目学术主持盛葳在谈到时表示:“网络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既有生活,亦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同样深刻改变了艺术及其组织、创作、传播、消费和再生系统。青年艺术家作为网络时代中最具活跃度的特殊群体,更是在不同方式的创作中融入了多元的创意与灵感,隐含了意欲打破制度,创造艺术新‘范式’的诉求。‘释放/Release’这一主题的设定,是希望借此鼓励青年艺术家在对当代艺术及其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挖掘中,打开思路,并做出积极的行动。”

学术论坛现场

学术论坛现场

参与学术论坛的嘉宾合影

  关于本届的变化,项目发起人姜大方在谈到时表示,正是基于“释放”所想要探讨到,我们要打开思路,释放青年人的活力,关于为何回到天津举办本届常青藤计划,他表示:“回归项目发源地天津,旨在诠释全新的品牌意义和发展方向,传扬青年艺术贴近生活、走进大众的艺术态度和美好愿景。”

  关于“常青藤计划2016天津青年艺术周”

  “常青藤计划”致力于搭建艺术回归生活、联结大众的对话平台,积极挖掘青年艺术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可能性。打造“常青藤计划2016天津青年艺术周”活动,在姜大方看来,是对国家地域艺术文化协同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战略指示的积极响应,也体现了“常青藤计划”构建创新性、时代性、艺术性天津新文化的规划思路。对于一个年轻的青年艺术项目而言,青年艺术周将是其未来实现持久发展的良好开端。

  关于青年策展人项目

  “青年策展人项目”是2016年常青藤计划在“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之外推出的全新项目,以项目制的方式面向国内外青年策展人征集展览方案,最终选择出优秀的方案辅以多层面的扶持与引导,助力青年策展人将艺术构想变成展览现实。希望借此探索非盈利青年艺术项目创新多元的展览机制,更广范围支持青年艺术群体,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挖掘优秀的策划者和学术研究者,关注青年策展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和生态环境,并期待更多青年策展人能够凭借独立的思考和实践能力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和社会事件发出积极回应,探寻当代艺术形态表现的新可能。

青年策展人项目现场

  本届青年策展人项目共收到44份有效展览方案,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初选、复选与终选,6份展览方案入选“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进行展览。

  其中,由王麟担当策展的“社会现实剧场”展览已经在8月14日开幕。展览围绕妈妈拉艺术基金会这一大型艺术剧场展开,共展出陈奇曲、Dai Jaro、戴陈连、付根利、山本连连、Werner Heisenberg六位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艺术家戴陈连还携其合作者为到场嘉宾及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剧场行为表演,以对展览主题和视觉效果进行深化阐释与呈现。

  由康学儒策划的《放开打》 ,由于地域跨度比较大,需要很强的社会参与性,所以就没有在此次活动现场实施。

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叙事与非叙事的双重逻辑展览现场策展人齐廷杰与艺术家合影

展览现场策展人齐廷杰在介绍作品

展览现场策展人齐廷杰在发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叙事与非叙事的双重逻辑是由青年策展人齐廷杰策划的展览项目,呈现了陈尚昌、彭丕、宋昱霖、孙子垚、唐明伟、王霄、魏久捷、魏阳阳、无人生还小组、闫占城、张建龙、张文荣等12位(组)艺术家的的34件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关于展览,策展人齐廷杰在谈到时表示:“在当代艺术自身陷入一种困局、瓶颈的语境下,“不确定性”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性。“不确定性”意味着对既有霸权的无声抵抗,不会生产新的话语霸权,也意味着思维的天马行空,可以时时刻刻提出并试图实践新的价值判断体系,正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当代艺术逐渐僵化的生成机制才有了突破口。”

  所以,展览试图从“青春·叙述”、“私密·空间”、“理性·秩序”、“他者·自我”、“边界·延伸”等角度进行空间分割,剖析“不确定性”影响下的青年艺术家创作表征,管中窥豹,实际也是一种艺术生态的调查方式。

 “小明的一天”一篇小学作文的当代性展览现场学术主持姜俊在介绍展览

活动现场

  “小明的一天”一篇小学作文的当代性由宋振熙策划,姜俊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将以特殊设置的展示形式进行呈现,共展出17位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作品涉及架上、综合材料、影像、装置及行为表演等多种类型,并特别邀请两个“LIVEART”表演团体以扮演者的身份参与展览,通过开放、即兴的肢体行为及影像声音自然融入到展览现场之中。旨在将一个荒诞的教育现象借由展览的设置和论述变成值得深思的当代性话题。

展览现场行为表演

展览现场行为表演

  策展人宋振熙和学术主持姜俊用熟悉的命题作文“小明的一天”作为展览的“召集令”。一方面向来自新疆的小学生们征集作文题材,用于作为展览的文献部分,另一个方面则是面向当代艺术家,征集他们的艺术作品,在两者的碰撞中找寻到敏感、真切和值得反思的学术线索。

展览现场行为表演

  据策展人介绍,这场充满“荒诞”意味的展览隐含三条讨论线索:一条来自展览,以反思当代艺术中的展览体制为核心对象,通过看似荒诞的展览主题深挖关于策展人机制、当代艺术创作与社会思想等多方面的实质问题。整个展览从初浅的概念出发最后以批判反思为延伸。面对当下策展领域的所谓“命题”策展,就如同一种命题论文,较之于一篇“小明的一天”文章,都完全不及。策展是行动的载体,而不是简单的归类,也不是创作力的理所当然。这次展览就是通过极为讽刺的方式对策展体制进行思考,对艺术家的创作提出新的要求。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另外一方面,我们从小都有过被命题作文的教育经历。很多人的记忆力“小明的一天”等类似这样的“流水账”文章是我们关于写作最早的记忆。哪怕在当下,仍然有不少小学生被布置这样的写作作业。“小明的一天”可以说带有“八股”性质的文章,却成为了一个写作符号影响一代代人对写作的漠然。在目不关心写作乐趣的今天,我们重新阅读这样的类似“复古”文章后却引发着不一样的感觉。中国教育陈旧的问题模式和“小明的一天”同样面临着些许荒诞。

  第三,“小明的一天”于最为淳朴的记录中包含了各种社会意识的当代性。他们来自环境话题、意识形态、伦理、哲学、消费资本等等方面。一个看似完全乏味和幼稚的文章,却与当代艺术家们的当代性创作相遇了。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策展人王基宇在介绍作品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策展人王基宇在介绍作品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由青年策展人王基宇担纲策划。共展出办事处小组(宋兮、杨欣嘉、耶苏)、陈督兮、丁楠、孔希、刘成瑞、陆平原、吕志强、姚益清、耶苏共9位(组)艺术家的作品10余件。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悬肘”是碑学书法运动中的技术革命,指书写时肘部离开桌面,使发力重心从指尖和手腕移向大臂与人体躯干。这一革命所批判的,是帖学传承中由于过于依赖指尖小关节去模仿经典作品的边缘形式,从而失去了饱满、充分、有力的精神气象。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展览旨在拷问当代艺术如何构成自己的发力功夫?碑学运动的“悬肘”革命悬置了迎合帖学形式与方法论的小关节动作,弱化了主客二分,作为基本功的现场,是回溯到了元艺术的元问题。此次展览,选择在标签层面一片混沌的作品,悬置方法论,悬置政治表态,悬置形式趣味,以构成一个纯发力的作品展。既然艺术系统面临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全面主宰的危机,那艺术就需要更为根源的力量去掌握自身的命运,“看不见的肘”将悬空而起,随着饱满、充分、有力的儒动,一种巨人式的书写将涌现到世界之中。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策展人在介绍展览

现场皮影戏表演

现场行为表演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由青年策展人王建明、覃治斌联合担纲策划。展览特邀行为艺术家段英梅、雕塑艺术家戴耘分别通过现场表演和雕塑影像动画的形式,探索当下艺术认知与传统、历史关系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一种深刻的艺术视角。除特邀艺术家之外,还同步展出蔡飞、陈千桓、季宏伟、林熙、卿宴、于鹏、岳晓晓共9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20余件和10余件征集而得的中华传统手工艺精品。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观众体验皮影戏

展览现场观众体验皮影戏

展览现场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主题的核心即为“介入”,在此可以理解为君子和而不同的协作关系。策展人主动以介入者进入艺术家的创作前期,命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题,邀请艺术家同样以介入者的身份主动去解题。艺术家的主动来自于人的属性之一即心理属性,而“中华匠心”可以是有形的人、物,亦可以是无形的观念,前者是因观念去创作艺术,后者是借艺术来传承民族观念。“子曰:‘君子不器。’”,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中华匠心,多元化的跨界潮流,也是艺术创作的常态,这两者的彼此介入,将会有怎样的呈现,或许正是所有人的期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展览的意义在于,不仅汇聚了行为艺术、雕塑、油画、国画、综合材料、装饰画、动画、等艺术形式,还以艺术家创作日记、创作草图、纪录短片的形式结合当代艺术作品和收集而来的传统手工艺品共同呈现,并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引入行为艺术作品中,更加形象地揭示本次展览主题“介入”的深刻意蕴。正如《易经•系辞》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本次展览初衷也是不拘泥于某一种艺术形式与某一种传统匠心之融合借鉴。希望透过各自具体的作品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创作精髓和艺术修为,达到不管是传承还是创新都能有所突破的妙境。

  青年创客广场

“青年创客广场”现场

  “青年创客广场”活动集合全国、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青年设计师,创客公司、小组和个人等,以博览会性质的方式全面展现创客经济和创客文化,同时也让市民群众亲自参与新的创造并合力动手设计、制作,对于带动城市创意产业、创客行业和青年创业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培育富于创造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城市新文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