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李光对“双泉”文化内涵的贡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五公祠景区(包括五公祠)所纪念的人物实际上有“六公”,即除“五公”(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之外,还有一位更重要的人物苏东坡,它们共同构成了五公祠文化的骨架。五公祠建立的依托是“双泉”,双泉的文化内涵既是五公祠的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基础和亮点。双泉是自然和人文集于一身的胜景,人文部分超过了自然部分。一提到双泉,人们便会自然地与苏东坡联系起来,却很少有人想起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李光。如果说苏东坡是双泉的开山鼻祖,则李光是使双泉发扬光大的最重要人物。苏东坡只是两度路过双泉,在此居住的时间仅十多天,写上的作品仅一篇《酌亭并序》;李光居于双泉达六年之久,今存作品直接写双泉(含酌亭。按:此为泉上之亭)者就有诗10篇,记1篇,明显涉及双泉者至少6篇(笔者据四库本李光《庄简集》大致统计),给双泉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是海南贬谪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因此,研究五公祠文化就不能不挖掘双泉文化,挖掘双泉文化就不能不研究李光。这恰恰却被人们忽略了。我认为李光对“双泉”文化内涵的贡献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强化双泉文化中的苏东坡内涵。苏东坡是双泉的发现者,但他离开海南之后,人们渐渐淡忘了,东坡遗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50年后李光贬居双泉之时,东坡题诗已不复存。李光很着急,“因访寻旧题,得‘酌亭’三字于乡老”,请朱景贶“复揭之亭上”(《酌亭序》)。他在诗中极为推崇苏东坡发现双泉之功及赋予双泉的文化内涵。当郡守请他写双泉诗的时候,他说“顾东坡绝唱在前,何敢轻作。”(《双泉诗序》)他认为双泉之胜有赖苏公:“地偏无俗辙,境胜赖前贤”(《酌亭》);“非苏公一顾之重,则斯泉之委于荒榛蔓草间,饮牛羊而产蛙鲋矣。”(《琼州双泉记》)
  二、赋予双泉文化内涵以理想的儒家政治思想意蕴。李光在作品中反复咏唱双泉对邦人之惠:“四方之民无男女少长,挈瓶罂就涣濯者,无昼夜”(《琼州双泉记》);“余润分畦圃,支流给市廛”(《酌亭》);“邦人日夜汲,携挈杂罂皿。秋蔬灌百畦,夏稻溉千顷”;“余波及农圃,父老免叹嗟”(《迁避双泉翌日成古调》);“瓶罂日夜汲,闾里翻周偏”(《去地草》)。这实际体现出儒家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既是苏东坡的初衷,也是李光的理想。
  三、丰富了双泉文化中的人生哲理及情感内涵。苏东坡的诗已经赋予了双泉以人生哲理内涵,李光又加以丰富。李光曾官至宰相,因主张抗金报国而遭贬黜。但他并没有因挫折而倒下,而是吸收儒释道的生存智慧达到人生的超脱。他穷居双泉,却不改其乐,“我亦惯穷独,客至但煎茗”(《徙居双泉翌日成古调》),“一味清泉堪瀹茗,千年牍简可忘忧”(《即事》),正是儒家固穷精神的表现。“雁过空遗影,僧来忽悟禅”(《酌亭》),“时时俯清泠,照见本来面”(《迁居双泉》),增加了禅味。他在一首诗的自注中说:“酌亭……若在尘外,疑即三山之一也。”赋予了双泉以仙道的超然感。李光对双泉充满了感情,他离开双泉时,不忍离别,作诗自责说“怅恋我过矣”,正说明他的留恋之情。为了使双泉能得到长久的保护,他临别作亭其上,题诗亭中,有句云:“他年莫忘痴顽老,曾是双泉旧主人。”(《双泉亭》)依依之情,溢于言表。另外,他还有一些作品描写双泉之竹,表现出坚贞的冰雪之操。
  四、对双泉的修护、考辨和描绘。苏东坡离开海南之后,人们对双泉的热情逐渐减弱,缺乏保护,至于荒芜。李光移居双泉后很痛心:“双泉信奇绝,岁久深泥泞。稍觉藻荇繁,渐已生蛙黾。”(《徙居双泉翌日成古调》)于是率众清理污秽杂藻,使双泉重新恢复干净的泉水、优美的环境,并精心护理。他离开双泉时,惟恐双泉再受污染损害,专门作双泉亭以护之:“稍葺治之,结亭泉上,瓮以青石可百年。南游昌化,留小诗亭中”(《双泉亭序》)。苏东坡发现双泉咫尺而异味,但未作考辨,且50年后“混而为一,非知水味者莫能辨也。”(《酌亭序》)于是李光作《琼州双泉记》进行详考,辨其源流,“然后知咫尺而异味者,非虚语也。”东坡对双泉之状及环境亦未作记载,李光则通过其大量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描绘,以至于八九百年后,我们尚能想见双泉当时之胜,这不能不说是李光的功劳。
  五、双泉地位及“金粟”、“洗心”之名的确立。苏东坡发现双泉,奠定了使其成为名泉的基础,而正式确立其名泉地位者,却是50年后的李光。(《琼州双泉记》)云:“双泉之井独冠于二广,岂其源渊所禀,得天地粹灵之气,而不资于海邪?”又据陆羽《茶经》及对双泉的实地考察,而确定双泉之水为上等。一些诗中还认为双泉与冰井、惠通等天下名泉相比,毫不逊色。苏东坡只确立了“双泉”之总名,而后来盛传的“金粟”、“洗心”二泉名,则最早见于李光的作品。这一点是人们所没有注意到的。《戏作金粟汤赞》云:“我有一汤,香味胜粥。朝饮一杯,和气满腹。处处现身,是名金粟。”为“金粟泉”命名的源头。“泉之泠泠兮以濯我缨,泉之湛湛兮以洗我心”(《琼州双泉记》),是“洗心泉”命名的源头。五公祠内今存“金粟泉”,号称“海南第一泉”,另一泉已堙没,只有后人建立的“洗心亭”作为纪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