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呈现当代水墨艺术系统及发展态势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 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欧宝静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6月5日下午,由皮道坚、颜勇策划,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主办的&ldqu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6月5日下午,由皮道坚、颜勇策划,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主办的“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在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开幕。据了解,本次展览是继2001年由皮道坚与时任馆长王璜生共同策划,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1980-2001”展览以来最重要的当代水墨艺术专题文献研究展。艺术作品部分有“天下”、“往来”两大专题,下属“味象”、“观道”、“新世界”、“体用”、“通变”五个单元,参展艺术家有蔡广斌、谷文达、黄国武、王璜生、黄一瀚、宋冬、魏青吉、邱志杰等61位,呈现绘画、影像、装置、行为等作品60余件。展览的文献部分则收录2001-2016年与当代水墨艺术相关的重要展览活动和艺术事件,并遴要呈现艺术批评界关于当代水墨艺术的重要讨论。

  策展人认为,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水墨艺术是在东西方文化你来我往、相互馈赠、相互比较的纷繁视野及复杂的上下文关系中,由东方传统文化精髓为当代天下纷繁图景增添“另一些现代性”的重要途径。而此次展览试图从“天下”的视角揭示当代艺术存在的多样性,并在“往来”的情境中理解水墨艺术领域正在进行的各种变革,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全球化视野的当代水墨艺术系统及其发展态势。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开幕式现场

红专厂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黄丽诗主持开幕式

展览策展人皮道坚开幕致辞  

日本参展艺术家志村姐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作为此次参展艺术家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璜生与皮道坚在展览现场合影

  在开幕现场,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皮道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是2001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1980-2001”展览的延续,包括展览思路、学术课题等都是一以贯之的,也总结了我这么多年来对水墨艺术的观察与思考。”

  另外,此次展览的两场行为艺术分外夺目:其一为艺术家林学明在1号馆进行的的装置、行为艺术作品由艺术家本人邀请策展人及对当代水墨艺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一些著名艺术家、批评家共同完成;其二为艺术家宋冬在E7馆进行的《无痕碑》行为装置与观众互动。

艺术家宋冬《无痕碑》装置行为互动现场

  艺术家宋冬如是阐释自己的作品:“一般的碑是有一定功能且具永久性的,而这块“无痕碑”的碑体是由石材和石材背后的发热装置构成,碑座系由石材构建的水槽。碑体发热,观者可以通过触摸碑体感受到温度,也可以用毛笔沾水参与到碑的书写当中,是在公共空间的一种被观看的自由书写与表达,也承载着作品所带来的“温度”。但与此同时,所写所画只是短暂地留下痕迹,很快消逝,这便是今天之碑,了无痕。”

艺术家林学明与其他艺术家、批评家共同完成《墙》行为创作现场

  踏进1号馆展厅,一座水墨墙便引起观众关注。据策展人皮道坚介绍,这座墙由黑白两种颜色的砖堆砌而成,这些砖都是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材料宣纸所做成的。墙有很多象征的意义,而此次展览我们将通过打通这座水墨墙让观众进入到展厅欣赏作品,这座水墨墙象征着我们的文化及其更丰富的意义。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E7号馆展览现场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1号馆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文献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梳理了多年来与水墨艺术相关的文献资料,陈列出有学术价值的出版物,辅以文字投影和视频观看的方式以便观众浏览,观者可以更深入系统地了解相关专题领域的发展脉络、水平和动向,为其更好地了解展览的内容与方式提供有效的渠道。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1号馆文献展览现场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2号馆展览现场

  开幕当天,刘骁纯、王璜生、鲁明军、胡斌、颜勇、魏祥奇等艺术理论家进行了以“当代水墨艺术的水墨性”为专题的学术对话会。

“当代水墨艺术的水墨性”学术对话会现场

  会上,刘骁纯对现代性与当代性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当代水墨艺术”中“当代”这个词在新世纪时期国际上越用越多,是西方的一种强势的话语,可以去掉“当代”二字只用“水墨艺术”这个概念,因为很多艺术家作品的画面都是在追求艺术的经典性、完整性、本体性、本质性,而这样的追求恰恰是现代主义的课题,而当代艺术的特点是“不管不顾”,是挑战纯艺术甚至是反艺术的。然而,对此,颜勇则有自己的看法:“当代”并不是一个西方的强势概念,他认为“当代”概念是西方系统内部对现代性感到不满进而所出现的替代性概念,就是以“多元”取代“单一”,是一种对当代性反思的多元化。

  魏祥奇提出了自身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这些年水墨的发展是一个倒退,新水墨和新工笔的艺术家对实验水墨缺乏了解,在文化关注或是国际生态的问题上也不太在意,他们比较注重新的图式、新的笔法、新的图像。2001年参与广东美术馆实验水墨展的艺术家们的创作比较实验、抽象和随意,在做完那次展览之后也比较沉寂,他们的探索开始“往回找”,即作品更保守、更纯化了,抽象反而变成了固定的图式,也就是作品越来越完善画得更好了,但在理论上的推进实际上走得很慢。

  胡斌在梳理水墨艺术的历史时,谈了五个方面:一是概念与分类;二是寻找自身的逻辑;三是如何走向当代;四是从认知方式探讨水墨;五是当代问题的视域。回顾水墨艺术的历史,王璜生也提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化身份问题;第二阶段是水墨媒材的问题;第三阶段是文化精神的问题。

  据悉,6月底将有“当代水墨之当代性——存在的形状”的学术讲座,7月中将有“往来——通变与体用之思”学术讲座,而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8日。

以下为展览的部分作品——

王璜生《褶皱3》综合纸本 200x200cm  2015年

宋冬《水写日记》 40x60cm x4  1995 -今

秋麦《新浑沦图》 手卷、摄影墨本、三桠皮纸 31.6x337cm  2014年

胡又笨《纸石头》纸浆、铁网 130x70x50cmx4 2016年

邱志杰《火德图》纸上水墨 124x246cm  2016

王冬龄《乱书 斛珠》纸本水墨 144x123cm 2016、《乱书 江城子》纸本水墨 144x117cm 2016年

彭薇《唐人秋色》 麻纸水墨  70x39x22cm  2008年

邱黯雄《蛋糕》 动画影像 06'02'' 2014年

尼古拉 汉纳《水书法器》视频  04’50”   2011年

李纲《在场》2015年

梁铨《清溪渔隐图之一》 色、墨、宣纸拼贴  140x200cm  2013-2015年

李津《能吃是福》 纸本设色 138x69cm  2015年

周湧《顶花的丑角》 纸本设色 145x110cm  2015年  

姜吉安《疏林冷落尽凋残》 现成品绘画(绢本) 119x17cm  2014年

张羽《指印2015.4-1》 宣纸、峨眉山圣水阁泉水 220x60x9cm 2015年

谷文达《墨炼金术(32盒墨粉色限量版)》半碳化人发粉创制DNA基因墨粉状颜料、玻璃生物化学试管、红木盒 1999-2001年

曾霆羽《辐射》 墨、水泥 5x5x6cmx63 2015年

孙逊《一场革命中还未来得及定义的行为》 视频 12’22”  2011年  

志村姐弟《轨迹-树》镜面不锈钢、树、泥土 150x150x120cm  2016年

沈勤《田012》 纸本设色 136x68cm x4  2014年  

刘子健《南冰洋还在荡漾》 纸本水墨 97x180cm 2015年.jpg

李孝萱《暖风》《拾遗》纸本水墨 248x102CM 2012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