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艺术作品如何受法律保护?普法宣讲会走进四川美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璞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宣讲会海报  2016年1月7日晚7点,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科研处、版画系承办

宣讲会海报

  2016年1月7日晚7点,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科研处、版画系承办,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协办的《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普法宣讲会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行政楼第五会议室展开。本次活动由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李玉峰主持,嘉宾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教授,国家版权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自强相继发言,此后由原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副主任许超做专题发言。

国家版权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自强发言

  国家版权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自强发言时谈到,2011年,国务院做出了第三次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国家版权局作为国务院主管著作权的职能部门,承担了具体工作任务,为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订提供草案。修订工作已经进入国务院的审批阶段,较之前两次,更具主动性与权威性。修订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鼓励创作,整合权利体系;促进传播,调整授权机制和交易规则;加强保护,完善法律救济措施;科学规范,优化结构。与艺术创作相关的部分是增加了实用艺术作品和追续权。

  王司长解释到,增加追续权权利设定首先是对中国艺术家的尊重;其次,有国际著作权法律公约的基础,也有世界各国强有力的立法实践支撑;再次,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快,中国艺术家在世界艺术市场里地位凸显。没有追续权,艺术家享受不到基本收益,也不利于市场发展。

原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许超演讲

  原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许超从艺术作品的概念、物权法保护、著作权法保护以及追续权四个方面展开专题论述。艺术作品作为无形财产,受著作权法保护。他指出,版权保护思想的表达,不保护思想(不保护工业产品),并以《追气球的熊孩子》为例,指出创意属于思想范畴,不受版权法保护(参见《【雅昌快讯】艺术家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听版权专家如是说》一文)。“首先必须是人的创作;其次必须是文学、艺术领域;第三要有独创性,能反映设计师的个性;第四,要能够被感觉到。”许超概括到。并就追续权概念展开重点介绍:

宣讲会现场

  何为追续权?

  所谓追续权,指作者或者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在艺术品原件或者文学作品手稿首次转让后,在再次拍卖获得的交易额中提取一定比例金额的权利。不难看出,追续权的受益人主要是美术、书法、摄影及手稿作品的作者及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

  为何建立追续权?

  建立追续权制度的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艺术家迫于战乱廉价出售甚至丢失了自己的作品。战后这些作品迅速增值,而作品的创作人却与此无缘,有的甚至依旧贫困潦倒。艺术家的这种极度不平衡感在立法人处得到了极大地同情与承认,1920年,法国知识产权法典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艺术作品自第二次出售起,每交易一次,艺术家均有权从交易额中分享一定比例的回报。这就是追续权制度。继法国之后,德国、比利时、巴西、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等都引入了这一制度,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追续权制度,包括中国澳门。

  建立追续权的必要性

  许超表示保护追续权的正当性在于著作权制度是一种激励机制。这种机制通过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某项专有权利,使创作者的投入能够得到公平的回报,从而不断激励创新,实现发展与进步的社会目标。

  据法国Artprice网站发布的“2011年全球艺术市场发展报告”中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的市场份额占全球的41.4%,同比增长8.4%,占据了全球拍卖交易额的头把交椅,并逐渐形成北京和香港的“双中心”市场格局。在全球艺术家拍卖成交总额排名前十位中,中国艺术家占据其中6席;百万美元以上成交艺术品共有774件,远远超出美国的426件和英国的377件。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与2010年相比,2011年成功拍卖的油画、雕塑、摄影、绘画和木版画作品数量更多。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大师作品年成交额同比增加13.18亿美元。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即便“拍卖成交总额排名前十位中”有六位是中国艺术家,但他们或其继承人却分文未获。

  由于追续权的国际实践是通过对等原则实现的,因此,虽然中国作品在欧洲艺术品市场被高价出售,但由于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追续权,即使这些作品根据当地的法律可以产生追续权权利金,却不能分配给相应的中国艺术家。这种情形显然对中国艺术家很不公平。保护追续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作者和艺术品投机人之间的不公平关系。

  受到质疑的追续权?

  推行追续权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部门和专家学者提出反对意见。拍卖行业担心的是引进追续权制度会对刚刚兴起的中国拍卖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专家学者的质疑则主要集中在确立追续权的正当性、其法律属性等法律问题方面。因此,追续权制度最终能否在中国生根开花,仍需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学艺术界的理解与支持。

嘉宾合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