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报纸的“幻象”与“现实” 范勃携新作来蓉举办个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伟静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2015年11月11日,“幻象现实——范勃的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2015年11月11日,“幻象现实——范勃的社会考察”在成都K空间正式开幕,展览以《言外像》系列为主,是艺术家范勃为本次展览量身定做的2015年最新力作。继2011年“曳游”个展之后,范勃终于携新作再度举办个展,本次展览也是他在西南地区的首次亮相。

从左至右:艺术家周春芽、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艺术家范勃、策展人俞可、K空间杨凯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范勃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重要的艺术家,一直用绘画积淀着时间的丰富意义,新作展虽然颠覆了人们对其作品风格的印象,但范勃仍坚守着对时间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解读。范勃说:“我从不试图把我的时间强加给观众,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在时间的每一个瞬间,都有更多的意义藏在其深处。”

《言外像》之一 39x55cm 纸本综合材料 范勃 2015

《言外像》 之二 39x55cm 范勃 2015

《言外像》之三39x55cm 范勃 2015

《言外像》之四 39x55cm 范勃 2015

《言外像》之五39x55cm 范勃 2015

《言外像》 之八 39x55cm 纸本综合材料 范勃 2015

《言外像》之十 39x55cm 范勃 2015

  《言外像》系列以报纸为创作媒介,其中包含的历史意义和对这种意义的认知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家将视线和笔触放置于有时间性的《人民日报》中,报纸是一种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物事,但脱离“日常生活”这个范畴时,它就会产生全新的意义。报纸的意义表征存在着很多的空隙,这些空隙使其趁机插入一些图像和文字,从而搅乱了那个时空的表征系统,将其变成艺术家自己所希望表达的意义系统。

《誌》No.1  40cmX30cm  布面油画 2015 范勃

《未标题-1》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5 范勃

《未标题-2》60x80cm 布面油画 2015 范勃

  批评家何桂彦认为,从报纸中已有的图像出发,范勃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图像都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于是,他会从既有的事实与文字叙述逻辑方面去判断哪些图像是值得反思的,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因为图像的介入,使得范勃的绘画超越了现代主义意义上的媒介论;因为叙事性,艺术家为画面构筑了一个双重的内部逻辑。既有的信息不断的消逝,不断地被遮蔽,新的意义则伴随着艺术家不断的“书写”,与新的绘画图像一道向外弥散,向外衍生。

《卡巴拉-梦像》 370cmX300cm 绘画装置  范勃 2015

《卡巴拉-梦像》 局部

《卡巴拉-镜像》 440x50x55 绘画装置 2015 范勃

  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汪民安认为,在范勃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绘画装置作品《卡巴拉—梦像》中,范勃除了对《人民日报》进行覆盖之外,还加上了一个历史性的人物(他一直出现在范勃的绘画中),它和《人民日报》的历史记录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对照关系——事实上,所有的人,都以隐秘的方式和《人民日报》的记录历史发生关系,他们以他们的表情,他们的不同面孔,他们的不同嘴形,来呼应一个报纸记录的时代,时代既浮现在报纸上,也浮现在人的面孔上。《卡巴拉—梦像》引自两千多年前的犹太寓言“卡巴拉之树”,是由若干木块组成高3米有余的长方体绘画装置,置于用镜子三面围绕的玄幻空间之中,更衬托了展览主题:“幻象现实——范勃的社会考察”。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在策展人俞可看来,范勃新作有意回避了以往纯熟的技艺,转而走向了对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或者观念的呈现,他开始对历史、时间、现实之间的交错产生极大兴趣,创作所涉及的媒介、空间思考有着较大的变化。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改变,来探讨当代艺术的今天如何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数字化的时空中艺术给予生活的重新界定。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