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香港艺术门举办罗伯特•马瑟韦尔诞辰百年纪念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香港艺术门画廊)…"/>window.BWE  作者:潘慧敏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罗伯特•马瑟韦尔《墨西哥式拼贴》(1979年)罗伯特·马瑟韦尔作品《回忆马德

罗伯特•马瑟韦尔《墨西哥式拼贴》(1979年)

罗伯特·马瑟韦尔作品《回忆马德里》(1969年)

罗伯特·马瑟韦尔《VVV作品集》之《无题》(1942年)(左),《工作室内》(1984年)(中)《,《无题》(1957年)(右)(图片来源:香港艺术门画廊)

  雅昌艺术网讯 9月12日,抽象表现主义先驱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在香港艺术门画廊开幕。适逢马瑟韦尔诞辰一百周年,展览名为《形态、姿态、情态: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年:百年纪念展》,呈现了他40年间创作的逾20幅作品,包括了马瑟韦尔艺术生涯中的不同题材系列的重要作品。

  回看罗伯特·马瑟韦尔的一生,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哲学研究经历,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他1915年出生于华盛顿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美国富国银行的董事长。随后他们移居加州,在这里逐渐喜爱上宽阔的空间和明亮的色彩,成为了他此后作品中重要的特征。他在斯坦福大学修读美术,后转向哲学专业,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又在哈佛大学成为了哲学博士。在24岁之时,他就举办了第一次个展,并有机会到欧洲各地旅行,结识了众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其中包括他作品影响极深的超现实主义者马克思· 恩斯特(Max Ernst),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以及安德烈·马松(André Masson)等。他25岁定居纽约。29岁那一年,他在收藏巨擘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家里展示了他的作品,并成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抽象表现主义运动风生云起,马瑟韦尔的艺术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1947到1948年,他成为当时较具影响力的杂志《可能性》的编辑之一,1948年,34岁的马瑟韦尔和三位著名画家威廉·巴齐奥蒂(WilliamBaziotes)、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和马克·罗思科(MarkRothko)一起创立纽约学校(New York School,艺术学校)。1991年(76岁),罗伯特·马瑟韦尔在普鲁文斯顿去世。

  马瑟韦尔是创立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群体中最年轻的成员,抽象表现主义也是国际公认的第一个美国原创的艺术主义。马瑟韦尔将这一艺术团体命名为“纽约派”,其中的艺术家包括:菲利普·古斯顿(Philip Guston),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以及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等。由他亲自编辑及校注的《现代艺术系列档案》(documents of Modern Art Series)对超现实主义在美国的普及与认知有着决定性的功劳。他说:“高尔基在模仿毕加索,波洛克在模仿毕加索,库宁在模仿毕加索,我认为我们应该创造出一条自己的路,一种欧洲没有而我们有的,美国艺术家不应该总是被欧洲艺术牵着鼻子走。”

  马瑟韦尔曾说:“大多数欧洲传统绘画都在描绘人类外在的样子,而现代艺术是在反映人类内在的东西。”尽管马瑟韦尔与纽约派紧密相连,并也为其开创了许多奠基性原则。在绘画上他也是拼贴艺术最重要的实践者,相信拼贴艺术是几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并期许在沿承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创作精神下,将拼贴继续带入二十世纪中期。年轻时,马瑟韦尔在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相处中,发展出对自动主义的热爱。在后期的绘画与拼贴创作中,他依然持续对自动主义艺术表现的探索。他对亚洲书法深深着迷,时常在他的作品中运用水墨以及书法笔触,讲究快速完成,同时也折射出他毕生对于禅宗的理解。马瑟韦尔同时也是很多艺术家的启蒙者,如弗兰克·斯黛拉(Frank Stella)、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以及肯尼斯·诺兰德(Kenneth Noland)等年轻一代艺术家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艺术门画廊掌门人林明珠表示:“本次展览体现艺术门画廊对于抽象艺术的投入,以及我们对其独特国际起源所作出的探索。我很荣幸能为这位美国艺术巨匠举办亚洲首次个展,他是美国以至国际艺术史的巨人。”

  本次展览的亮点包括马瑟韦尔和中国相关的作品——《中国长城》系列(Great Wall of China Series)之《中国长城4号》(Great Wall of China #4,1971年),这是该系列五幅之中最后一幅公开的展品,而该系列的其他作品均已被私人收藏。马瑟韦尔的灵感源自于小说家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就所撰写的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他在小说中描绘了自己对中国的想象,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长城的建筑方式和意义,后半部分介绍了帝国的组织机构,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遥远的、传奇般的专制帝国,漫长的、恒久不变的历史,以及九重宫阙深处的皇帝与生息在无数田廓村落间温顺的百姓。

  展览的亮点还有他在《VVV作品集》(VVV portfolio,1942年)中的一幅早期作品《无题》,这是四十年代纽约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而展览中最近期的作品是马瑟韦尔于1984年开始创作的《在摄影棚里》(In the Studio),同年12月份,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了这幅作品的早期初稿。同时,另一幅1958年的纸上绘画《两人12号》(Two Figures No. 12),其中的具象感在他随后创作生涯中极为著名的《挽歌》系列(Elegies Series)以及其他作品中有更深层次的体现。展品中也包含马瑟韦尔的主要系列《开放》(Open)的数幅作品,留白的运用体现了他对日本禅宗的理解。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2015年11月1日。

罗伯特·马瑟韦尔作品《墨西哥式窗户》

罗伯特·马瑟韦尔百年诞辰纪念展在香港艺术门画廊开幕现场(图片来源:香港艺术门画廊)

罗伯特·马瑟韦尔百年诞辰纪念展在香港艺术门画廊开幕现场(图片来源:香港艺术门画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