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第五届“侯奖”大奖出炉 唐帆、刘涛、海忆水获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佟雯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评选现场评选现场(左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摄影评论家、任悦;组委会执行主任于德水)评选现

评选现场

评选现场(左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摄影评论家、任悦;组委会执行主任于德水)

评选现场(左起:摄影史学者、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摄影家、艺术家王宁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摄影评论家、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学术主持顾铮;《中国摄影》杂志艺术总监闻丹青)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9月4日,第五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会在雅昌艺术中心正式开评。参加本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选的有7位评委,顾铮、张献民、闻丹青、李媚、王宁德、任悦、高初,还有组委会执行主任于德水。作为执行主任,于德水对本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做了总结和发言,他说道“今年是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第五届和第十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第十个年头,并且在社会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都是因为得到了社会上的很多支持。从第一届到今天的第五届申报作品情况来看,每一届的来搞数量都延续一个上升发展的状态,而且申报作者群体比例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今年投稿的七零、八零后高达85%的比重,其中最大年龄申请者68岁,最小的申请者只有18岁”。

组委会执行主任于德水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作为一个民间奖项,旨在推动纪实摄影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并且每届的评选也将向非职业、年青的摄影人进行适度倾斜。其实,不难看出,今年在评委的邀请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除了顾铮和李媚之外,其他五位评委都是“新面孔”,之所以做出这样一个调整,于德水指出,“选择一些新的学者的加入,意在为奖项的评选注入一种新的观念和元素,也能更好的结合当下纪实摄影的现状作出更深入的探讨和评判。在此也代表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组委会对评委们的加入表示诚挚的感谢”。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学术主持李媚

  本届评选由7位评委每人提出一个名单,由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学术主持李媚将所有名单整理出了共66名申请者进入今天的评选,再以评委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入围名单。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严谨的考虑,共有24名入围者,包括薄高鹏、陈刚、陈华、陈亮、邓海、范石三、海忆水、黄臻伟、黎明、李劲、李欣拯、李弋迪、凌飞、刘涛、邱东慧、苏呷此色、唐帆、王昌庶、王伟涛、王向阳、禤灿雄、尹永宏、占有兵、张星海。

  第三轮的评选于下午正式开始,评委再次观看了24名入围者的作品,第三轮评选将从24名入围者中选出11名提名奖名单,最终再由11名提名名单投票选出三名最终大奖。11位提名奖名单是:刘涛、陈亮、海忆水、李劲、凌飞、唐帆、禤灿雄、苏呷此色、尹永宏、占有兵、张星海。

  此时评选进入了更激烈的阶段,投票也变得更慎重,不仅要反复观看作品,其申请人资料和文字内容评委们也都做了进一步的解读和讨论,并且再次提出了对于“侯奖”精神的定位,虽然第四届得到了很多质疑声,但也正因为这些争论才使得“侯奖”有今天的影响力,并且每届的获奖者对于摄影界年轻人的引导性很强,所以前三名大奖的评选对于每个评委来说变得更为谨慎。

  最终,前三名大奖出炉,唐帆凭借作品《沉默的独白》以6票胜出,刘涛作品《天外》和海忆水作品《流放》分别得到5票和3票。至此第五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选圆满结束。

  申请者:唐帆

  拍摄专题:《沉默的独白》

  选择该专题的缘由:部分是源于自身的孤独感。我们生活的数字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和手机aPP应用,却似乎并没有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反而让彼此更加疏离和淡漠。我想和这个世界发生真实的交流和触碰,而非停留在虚拟的关系。我探索的兴趣并不在于外在的表面,更多的是关于心理世界,譬如人与人之间那种渴望互相亲近了解,却又阻力重重(畏惧失望或受伤而保持距离)的暧昧心理,以及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面对这个世界的困惑和问题。通过拍摄,我去了解真实的他们,也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我。

  我渴望用摄影的方式去营造一个可以抵达彼此内心的渠道和空间。不仅仅是看到真相,更多的是找寻一种方式。于是我采用了类似“自传体”小说的方式,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拍下去。

唐帆作品《沉默的独白》

  申请者:刘涛

  拍摄专题:《天外》,一个关于上海天潼路与外滩的专题。

  选择该专题的缘由:天潼路是上海众多道路中的一条,它普通,甚至有点过于普通。即使在遭遇拆迁后,它依然没有变得特别,因为在上海,在中国,遭遇拆迁的道路实在太多。天潼路只不过是泱泱“拆哪”版图里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块。

  与天潼路相比,外滩简直就是强烈的对立面,它著名,简直可以说过于著名。纵然是现在网络高度发达,宅文化盛行,外滩依然是人头永远涌动不休,无数观光客视它为最爱,来上海不去外滩等于没有来过上海,这个说法虽说夸张,却或多或少具有可以成立的地方,因为当你亲历过置身于前往外滩的密集人流里秒行半步的迟缓蠕动,强烈地感受那种俨然朝圣的场面,你或多或少很难否认自己来过上海。哪怕你不购买任何东西,你也会被空气里鼓动的,沸腾不止的消费气泡分神片刻,这些无所不在的气泡,日夜折射着前来朝圣的人,给他们最实在的安慰。

  这些朝圣者中,也包括从天潼路来的人。从天潼路来的人,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最随意最休闲的,很多时候,直接穿着脏兮兮的工服或者睡衣出没,似乎外滩才是他们的家,而与外滩仅一河之隔的天潼路不过是他们暂时寄居的中转站,他们在天潼路那里的过客身份,外滩会温柔地给他们剥去,赋予他们真正的与上海相符的存在形象。

  正是这样,天潼路沦为拆迁区后,它与外滩仅隔一河的距离似乎变得更加遥远,在迫切的改变中,它似乎注定只能拥有过客。

  而我,是上海的一个过客,外滩给我的安慰并不多过天潼路给的,它们具有平等的地位,外滩璀璨,天潼路幽暗,恰如一对姐妹,各有魔力,好在外滩不驱逐每一个情人,也不偏爱哪双眼睛,流连过她,转身奔赴天潼路,再相见时,她依然胸怀甚浓,而天潼路,她渴望每一个情人,尽管每次我都带着外滩那十足骄傲不肯消散的味道出现,她依然欢迎我。

  从外滩到天潼路,我试图建立一个属于我的上海去放我的牧场,养我的吟游。

刘涛作品《天外》

  申请者:海忆水

  拍摄专题:《流放》

  选择该专题的缘由:青海自古为流放之地;在文革前有几十万右派、国民党军官等被关押或放逐于青海各类劳改农场、监狱;三线建设及核工业试验在青海曾经的存在与大量内地人的被放逐;本人作为独立摄影师在家乡活着观看融入疏离中的“流放”状态下的生活方式。

海忆水作品《流放》

评委签字

嘉宾合影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