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艾未未:彪” 看似古雅实则彪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周雪松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艾未未:彪” 展览现场 徐冰、艾未未、茅为清(从左至右)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6月,艾未未在北京的第三个展

“艾未未:彪” 展览现场 徐冰、艾未未、茅为清(从左至右)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6月,艾未未在北京的第三个展览又开幕了,地点在前波画廊。展览主题有点彪悍,单是一个“彪”字。可是进到展览里面,呈现出的倒是前波画廊惯有的精致和古味。

  一进到前波的院子就能看到一株参天古树,可仔细看看又会发现,这株古树是由数段不同的枯树拼接而成。多年来,艾未未在中国南方收集枯死的古树,并创作一系列树雕。此次展览将若干段从安徽祁门运来的不同种类的枯树,拼接成了一个蟠龙的形象。这项技艺其实在中国自古就有,扭曲多节的树枝和树根一直被用来制作和装饰家具,只是在这里被艾未未借用,以夸张却又在艺术中适恰的大,转换成了当代艺术的语汇。策展人崔灿灿认为,拼接后的这棵树形成的张牙舞爪、如火一般躁动的状态,恰恰就是中国当下快速发展、急剧扩张的状态。然而若不朝这个方向想象,大多数人大概只能看见一棵古雅的老树长在这个小院里。

艾未未 《水晶立方体》

  进到画廊空间,左右两边展厅呈现的是视觉上一繁一简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右边偌大的展厅里只有一件《水晶立方体》。这个一米见方的立方体晶莹剔透,背面有粗糙的十字的形状,前面十字的中央有一个黑色的小孔。观众纷纷俯身到小孔面前,试图从小孔里看到点什么,却都是无果。十字架前对着一个黑孔,是什么意思?

  观念艺术已经把观众训练到根据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展开丰富的想象了,可事实上这些细节并非艺术家有意为之,而是在水晶玻璃浇筑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据说浇筑这个水晶立方体花了一年的时间,是艾未未实验浇筑过的最大的水晶立方体。水晶背面的十字是模具底部自然形成的,而十字架对面的黑孔则恰好是浇筑水晶玻璃液体需要经由的孔洞。

      从几年前艾未未就开始进行浇筑水晶的实验。这是一种很难掌握又极易失败的工艺,从来没有人尝试过浇筑这样大的水晶——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工艺用品从来不需要这样大型的水晶。当水晶这种美丽而奢华的材质被制成工业用品一般极简的“一立方米”时,其所包含的意义也产生了变化。除此之外在水晶玻璃上出现的所有偶然的印记,虽然并非艾未未刻意制造,将其带到展览却是他自己的选择。

艾未未 《二环路》

  而《水晶立方体》旁侧的小展厅中,则放置着艾未未2005年的作品《二环路》。66分钟的影像,呈现着从北京二环33座立交桥上看到的日常景象。其冷静、稳定的基调,和《水晶立方体》颇为吻合,但在这冷静得近乎枯燥的影像里,观者似乎又总在期待其中会发生点什么变化。

艾未未 《彪》

  对面展厅里,是由3025个明清陶瓷片组成的展览同名作品《彪》,它们被整齐有序地排列成正方形,55乘55片,每片瓷片上都画着老虎。这些在明清时期由陶瓷匠人烧制出的陶瓷,一出炉就是坏的,或者被烧裂,或者有其他瑕疵,不被人重视。而今天却被艾未未以纪念碑一般尊崇的样式摆放在艺术展厅的中央。

艾未未《带花的自行车篮》

  经过《彪》再往里走,能看见艾未未几年前那件行为作品的陶瓷版《带花的自行车篮》,被郑重地放在玻璃罩里。一古一今两种陶瓷,似乎述说着关于破碎的完整,以及完整的破碎的故事。

  这个古雅而精致的展览,抑或说是行动,背后似乎隐藏着诸多话语,等待人们去解读。也许,不久以后我们就会看到答案。

唐冠科等嘉宾

茅为清与藏家

 

崔灿灿与现场嘉宾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