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邹操个展于今日美术馆开幕 新技术语境中探索传统的延续和转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耀杰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式现场揭幕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6月6日下午,“云山诀—&mdas

开幕式现场揭幕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6月6日下午,“云山诀——邹操作品展”于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何桂彦、杨杰策划,易英学术主持担任学术主持,呈现了艺术家邹操从绘画到装置,从传统山水到高新科技,从私人指纹到ThinkPad小红点的全新尝试,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巧妙融合,邹操将传统资源纳入到了一种新语言的重新编码与表述中,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据悉,展览将展至6月22日。

艺术家邹操与潘公凯先生在展览现场

艺术家邹操现场展示互动性作品

  “云山诀”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目的就在于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转化。在策展人何桂彦看来,“云山”既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直观指涉,同时又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典型象征;“诀”则强调艺术家的创作智慧与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论方面的建构,试图为当代艺术如何诠释传统、如何演绎经典、如何以个人化的创作观念与语言表述,依照自己的创作逻辑不断推进和探讨当代艺术发展新方向。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先生致辞

作品《小心触摸》地面上的瓷砖可以随便的踩,当走进去之后,咔咔类似于玻璃碎裂的声音听着还是很过瘾的,经常去超市捏方便面的不妨来这里试一试,保证爽。

作品《小心触摸》局部

  本次展览的作品,无论是架上绘画、装置、文献,还是ThinkPad的新技术手段完成观念影像,在创作逻辑上都将中国传统山水作为一个母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当代文化和新技术语境中,传统文脉的继承、延续和转译,充分展现出艺术家以本土文化逻辑与现代性诉求进行的传统文化思想资源转化的创造性尝试。对于这次跨界的合作,邹操表示是出于作品创作的考虑,因为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完整的呈现他想要表达的思想。比如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非有非无》,艺术家通过与Thinkpad的合作,采用全新的多媒体技术,将此前在其他作品中所探讨的“空无”观念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演绎与探索。作品的主体是一个盛满清水的水槽和旁边可供在水中书写的毛笔。安装在水槽底部的传感器和位于现场的电脑,可将原本在清水中书写所无法存留的痕迹,留存、处理从而形成二维码,创作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收到自己书写或描画的图像内容。这是一件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装置作品,观众可以自己在水槽中“空”书写或图画,然后获取自己“有形”的图像。

作品《非有非无》观众可以在水槽里面写字创作,旁边有二维码,扫描完之后,作品会显示在手机中。

《云山墨戏》

  据艺术家邹操介绍,这件作品表面上看,仍然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空无”观念的延续,但与之前作品不同在于,在这里,每个观众都将成为了图像制作者,他们所制造的图像最终又会传递到自己手中,这成为对当代艺术所面临的图像化时代的一个直接表征;同时,作品又触及到了图像散播所带来的意义差异问题——经过技术的传播,终图像的意义与创作预期的意义会产生差异。所以,该作品关注和揭示的正是作为能指的“图像符号”与最终所指的“创作初衷”之间的意义错位,这既是当代艺术在传播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当代图像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游于心》

  作品《游于心》艺术家将自己的心电图用亚克力板制作成层叠的中国“山水”置于鱼缸中, 7条鱼在“心灵山水”之中自在游动;对侧的墙壁上配合心跳的声音显示跳动的红色光点,形成运动中的心电图效果。《云山墨戏》艺术家以多层宣纸交叠组合制作的装置作品《云山墨戏》呈现出了一种专注于纯粹性媒介本身的探索方向。

  纵观邹操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在里面,这与其学习背景有关,1975年出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邹操,有着哲学和艺术学的双重学术背景,他凭借如此特殊的知识结构专注于个人的艺术探索与实践。在过去十年的创作中,邹操在当代艺术领域做了诸多的尝试,通过此次展览,邹操以个人化的创作观念与智慧,诠释了他对传统和当代的独特理解,为当代艺术创作更多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范例。






 
关键词: 今日美术馆 邹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