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复象的幽灵”群展:如影随形的自我再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谢媛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玉衡艺术中心于2015年5月17日推出新展——“复象的幽灵”。此次展览特邀著名策展人、评论家鲁明军担任策展人。

  展览集合了白砥、陈侗、陈彧凡、陈彧君、董文胜、姜吉安、李舜、梁硕、潘汶汛、潘小荣、王豪、魏青吉、吴俊勇、萧亢、余极、张洁白、费穆等17位当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装置、录像等多种媒介形式的作品。展览基于形式的、现实的、文人的等艺术史线索,以一种交叉、缠绕和重叠的关系,探索一种可能的艺术机制:复象。

  复象来自法国戏剧家翁托南•阿铎(Antonin Artaud)的残酷戏剧理论。阿铎认为,当演员运用情感时,必须将自己作为一个复象。在这里,复象就是一个被赋予了演员形貌和感性的幽灵。真正的剧场就是在这个复象上运作的。当然,艺术家作为演员似乎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但是作为“演员”的艺术家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自身、面对作品,进而型塑主体的,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复象的幽灵”开幕式现场

▲玉衡艺术中心董事长王刚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鲁明军

  复象不是一种方法,也不是一种现象的描述。我们可以泛泛地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复象,也可以说后者才是最真实的,但我们更关心的是他们是如何复象的,以及其中经验的差异、主体的分离等。按照阿铎的说法,复象是一种自我再造。在这里,它或许是一种形式、图像的反复、重复,也可能是一种媒介—价值层面上的回复、回应,但在根本意义上,它是不可抵达目的或根本就没有目的的一种无止境的主体性建构。自20世纪至今,形式的、现实的及文人的等“艺术史”的复象就像幽灵一般如影随形、无所不在,并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歧异的历史场域和主体性话语生态。

  ▲董文胜 纸基银盐照片 《伟大的秘密不在这》 74x98cm 2012

 

▲《手卷》 姜吉安 57x32cm 32x5x3cm 2015

  姜吉安的创作突破了绘画的惯性模式,脱离了个体的表层经验表达,深入思想观念领域,融合了中国古老传统与西方后现代思想,以明确的方法论来重构绘画的形态。

 ▲费穆《小城之春》影像 1948年

  这部描写一个家庭情感波澜的影片,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电影化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种具有普遍的人的感情、道德意识和民族心理特征、行为方式,这种表现又寄寓于一种淡雅、优美、精致的电影形式之中,使人性真实与艺术美感达到了和谐统一。

  ▲李舜 装置 《微语》

  将新浪微博上从2010年9月20日至2010年11月2日,其中每天的热门评论榜前10位的,每条评论量和转发量均在上万左右的帖子,每条帖子评论量和转发量均在上万左右,用线装书的形式重新排版装订,成书4卷,共3套。

  李舜从未以艺术家自居,艺术对他来说是一种分享:“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我一直都不觉得艺术家自己创作单获得的快感和别人有什么关系,我想让别人通过我的作品,能察觉到他们曾经逝去的一些周遭,好比身边的风景,包括稍纵即逝的感情。”

  ▲余极 《忽北切-33》 密度板切割,丙烯 尺寸 55x69x3cm

  余极将这些装置,这些模糊轮廓的木质黑色装置,置放到一个特定的空间中,并且巧妙地利用这些空间,利用这四面白墙,利用黑白对比关系,利用巨大的平面背景和小的黑色图像的对比关系,也利用灯光的暧昧照射,于是,这些装置就超出了自身的范畴。

▲“复象的幽灵”群展 展览现场

▲《渣记四十一》 梁硕 61 x 34.5 cm 2013

  策展人鲁明军说,本次展览作品看似比较“杂”,但其实里面包括着各种因素、艺术史、艺术现状、画廊机构等等思考:“这其实也是有意的避开我们现在目前各种类型化的展览,怎么样从另一角度去理解艺术,其实今天的历史与现实之间,是不断交织在一起的。你或许没有办法去看到一个明确的逻辑,但是可以看到里面各种不同的线索。我们在布展的时候,也有意的打破艺术家之间的关联,形成一种交织的关系。”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4日。开幕当日上午特别举办以“重复、反复、回复……以及复象——多视角的观察和思考”为主题的学术工作坊活动,邀请6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挖掘此次展览的学术价值与内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