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胡庆雁“永垂不朽”感知雕塑的重生与转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徐婉娟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胡庆雁“永垂不朽”个展2月7日在麦勒画廊开幕,这个艺术家在麦勒画廊举行的第二

胡庆雁“永垂不朽”个展2月7日在麦勒画廊开幕,这个艺术家在麦勒画廊举行的第二个个展。

 

艺术家胡庆雁在为媒体进行作品导览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2月7日下午,胡庆雁个展“永垂不朽”在北京麦勒画廊开幕,此次展出了胡庆雁近期一系列最新雕塑作品,呈现了他对于雕塑和空间的进一步认识。自2010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来,胡庆雁对雕塑的创作更加趋于观念化。他感兴趣的是对雕塑概念及语言本身的探索和拓展,而不是去塑造完美的形象,并且善于运用朴素常见的媒材对空间进行塑造和再现。 此次展览主题“永垂不朽”也是对循环往复以及以重生转化等概念的提示和隐喻。

《一堆泥巴的故事 81-120》2012-2013, c-prints,20 x 30 cm×40

  原型和复制品之间的暧昧关系是胡庆雁的艺术实践所探索的主题之一。展厅中一字排开的40张雕塑过程的记录图片,讲述的是胡庆雁“一堆泥巴的故事”持续进行着的雕塑行为,照片中物体原型和不同阶段的泥塑并排出现。胡庆雁把一堆雕塑泥先后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之物。每个泥塑物件一旦完成他又会将其毁坏并转而塑造成新的形象。

《柴火》2012,樟木,200 x 200 x 200 cm

  作品“柴火”也同样是一件融合了大量繁复的手工劳动的作品。胡庆雁将千余根“柴火棍”层层叠放,最后堆成一个约2米高的立方体。这些木块看起来像是路边随处可见的柴火,但年轮和木纹透露着这是手工雕琢的赝品。胡庆雁用原始的大型木材雕刻成平均直径为20cm左右的“柴火棍”。这些柴火棍既可以充当艺术品,也可以当柴烧火,看似“无意义”的行为让胡庆雁着迷的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变化中的境地。

《黑黄格布》2014,布 面丙烯,3卷,每卷115 x 3000cm

  “黑黄格布”也是对日常之物的戏仿,但胡庆雁感兴趣的是绘画和雕塑之间的关系。他在每卷宽1.15米,长30米的画布的正反两面上用丙烯都绘制了黑黄格子的抽象图案。“你既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卷画,也可以看做是一件雕塑。再者,之所以画黑黄格子布,是因为最近抽象成为了大家所聚焦的一个话题,那在我的领域可操作层面,如何用我的语言方式介入到抽象之中,以及表达我对抽象的看法,也是这件作品想要表达的另一个问题。”胡庆雁在媒体导览是如此说道。

  

《从工作室到画廊的风景 No.1》2014,布面影像,135x240cm 画布幅面,62'5''影像时长

  另外,“从工作室到画廊的风景 No.1”则是将影像投射在未经描绘的空白画布上。胡庆雁搬着一幅空白画布从黑桥工作室步行至草场地的麦勒画廊,摇晃移动的画布与画面上匆匆来去的影子以及周围嘈杂的声音共同成为一个立体的“风景”,影像记录下的整个过程又一遍遍的在那块空白画布上重演。

《一口气——老婆的塑像》2015,大理石,15 x 25 x 23 cm

  除了对寻常之物的复制和再现,胡庆雁也对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创作方法感兴趣:用雕塑再现物和人,却并不拷贝他们的外貌。“某种程度上,构建一个和原型相差甚远但又潜藏着它的某种基因的物体,比创作一个形态完美的雕塑幻像对我更具吸引 力。”这在作品“一口气——老婆的塑像”和“人民”中显而易见。一口气是一个肖像系列作品,但并不刻画人的相貌。“我的老婆有天说‘你从来都没有为我雕过像’,那我就让她对着塑料袋使劲吹一口气,并将此做成雕塑。在我看来人物雕像不一定是外在的面貌,我通过肺活量塑造一个人物的身体内在空间也是在刻画这个人物。”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词: 胡庆雁 麦勒画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