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历史回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黄金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林娇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4年11月30日下午,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人民出版社、雅昌艺术图书和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匡时汇论坛

  2014年11月30日下午,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人民出版社、雅昌艺术图书和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匡时汇论坛——“历史回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黄金时代”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二层报告厅举行。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戴立强先生、雅昌出版事业部策划出版中心总编张鹏先生、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书画部副总编万蕾女士、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编审那荣利先生莅临现场,对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黄金时代、艺术鉴定大师和重要历史巨著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回忆。

  中国历史上鉴定的黄金时代

  “什么是中国历史上鉴定黄金时代”、“如何看待这个黄金时代”?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戴立强结合参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整理工作的亲身经历,通过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图片,详细介绍了八十年代书画鉴定的情况。戴立强2011年参与了杨仁恺先生《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整理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了由张珩先生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但组员和张珩先生的先后去世,外加“文化大革命”,使得小组工作停滞。文化大革命之后,又成立了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等七人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鉴定工作寻访了25个省市自治区,总的鉴定数量超过61500件。后来,鉴定的成果是出版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目录》、《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等名录、书籍。杨老作为亲身参与整个鉴定全过程的专家,留下了唯一的一套《鉴定笔记》。

  历经八年鉴定历程无疑具有历史性意义,但相似的历史仿佛以周期重现。对此,雅昌出版事业部策划出版中心的总监张鹏先生表示,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官方鉴定工作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的《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第二次官方鉴定发生在清朝。乾隆十年,《石渠宝笈初编》的建立,乾隆五十八年,进行重新编校名为《石渠宝笈续编》,嘉庆二十一年又编了《三编》,成为极其重要的三部著录。第三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大规模鉴定。

  黄金时代的鉴定大师

  杨老被视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定大师、美术史家、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堪称一代鉴定宗师”。在那荣利眼里,大师产生于黄金时代,也造就历史。那荣利先生结合图片资料,阐述了杨仁恺先生的五大贡献:

  (一)从50年代开始,杨老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追踪清宫散佚书画,成为这方面的第一人,学术贡献极为震撼。

  (二)杨老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的成员之一,经历了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事件。

  (三)辽宁省博物馆藏品精而量多。对此,杨老功不可没。他曾亲自去征集、劝别人捐献、购买藏品,使其成为全国博物馆三甲之列、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

  (四)杨老一生关于书画鉴定最有影响的是:《国宝沉浮录》、《中国书画鉴定》和《中国书画鉴定学稿》,他把鉴定作为一个学科建立,某种程度是中国书画鉴定学:一个学科的开山之作。

  (五)《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杨仁恺的艺术成就

  如何理解谢辰生先生评价杨老的一句话:“生前身后都为文物鉴定事业做着奉献”?

  那荣利认为这意味着杨老对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传承,也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重大的学术成果;第二,杨老作为著作人的权威性和发言权;第三,体现的是整个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代鉴定宗师的成就;第四,他对中国古代书画全面进行一次梳理的过程,有影响的或者有代表性的意见全部呈现;第五,鉴定诀窍的记录;第六,经历过中国古代书画八年鉴定的历史;第七,从出版角度看,这是一个众志成城的文化过程;第八,这是一种收藏文化、一种传承。

  如何看到杨老的艺术成就?在张鹏的眼里,杨老的书法也需辩证看待。从杨老的手稿、信札和作品中,不难看出杨老深厚的书法功力,修为和学养亦能显见,但作为后辈,自己更多的是欣赏和崇敬之情。

  论坛的尾声,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书画部副总监万蕾女士从传媒的角度对鉴定学和老先生们所作贡献传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书画鉴定 雅昌图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