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谁为传统文化的空心化负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人们对故宫里能不能开星巴克意见不一,在要不要保护传统文化上却是高度共识。《中国青年报》10月8日报道称,调查显示,97.2%的人明确表示,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有67.3%的人忧虑保护的结果是留住形式丢掉了精神。这是何等的尴尬和无奈,以致八成公众认为要警惕商业化打着保护传统的幌子。

是的,应警惕传统的过度商业化,而这种警惕在笔者看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空心化的担忧。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中秋节负载的美好愿望很珍贵,眼下的中秋节并不是完全被抛弃了,而是被过度地商业化了,丧失了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了徒有其表的一个空壳。

单一地指责商家的炒作是传统文化支离破碎的始作俑者是容易的,但是,这并不能避免传统文化沦为仅仅成为形式存在的可能,相反,有可能加剧空心化的趋势。

商业文化真的与传统文化水火不相容吗?并不见得。韩国的商业化和现代化程度比我们高得多,可是人家的端午龙舟赛却搞出了很高水平,引起世界关注。原因何在?韩国人在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上十分固执,并执着地把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的经济形式,把生活中的韩国文化演绎出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剧作。

当下,由于商业文化的侵蚀,我们不难发现,过度的商业化正在让传统文化走向“空心化”:形式的东西代替了内容的存在,表层的现象替代了深层的事实。一句话,真正的传统文化被边缘化了,只满足于文化的浅层表象,忽视甚至毁坏其深层内涵。这,正是我们与韩国人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的差距所在。

传统文化的庸俗化、浅薄化乃至空心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未必是商业化的必然后果,关键在于我们是怎样看待传统文化和商业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处理得当,二者相得益彰,处理不当,就可能带来传统文化的空心化。国人的担心也正在这里。

笔者以为,八成公众认为要警惕商业化打着保护传统的幌子是一种提醒,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商业化看成是传统文化的大敌,否则就有可能走向事物的反面。要避免的仅仅是过度商业化带来的传统文化空心化,而非简单化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

谁为传统文化的空心化负责?笔者以为,你、我、他,社会的每一分子都应该担当起这种责任,而不是在相互指责中失去保护传统文化的良机。 (朱四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