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杨争光:我写的是中国人的普遍处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想象的那个少年张冲青涩的形象里,纠缠和埋伏着苍老的根系,盘根错节,复杂纷纭。我有了许多的胡思乱想。
比如,在我们的文化里。少年张冲和我们一样首先不属于他自己,或者,干脆不属于自己……——杨争光
本篇小说获《人民文学》2010年度小说奖
少年张冲的世界
乡下少年张冲,杨争光笔下的人物。换陕西话讲,那是个愣娃。他不爱读书,在学校成绩不佳,他和父亲、老师斗气。他戴着大耳环,头发挑染成蛋绿色。他勇猛斗狠,是天然的孩子王,孩子王可以泡妞,他则和一个叫苗苗的女孩什么也没有发生。连大人都承认,他很聪明,学习栽植苹果树的知识,灵性得很。但这不能缓解他和这个成人世界的冲突,即使他的斗狠,能被大人利用上,之后心里也还是想着要提防。
和许多孩子一样,张冲的作文从一年级写到六年级,我们可以看开、忽视的悖论与荒谬,在他那里统统躲不过。所以他要对抗这一切。我们可以把他视为少年世界里的堂吉诃德,不是在战风车,而是在被风车“围剿”,风车的组成里,有他的至亲父母、亲戚老师,还有从根儿就出了问题的中国文化与观念。看完这部小说,有些父母会给自己一方找到辩护词,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和张冲这样的孩子,失去了对话的能力。霸道一点也可说不需要对话,因为世界的规则是大人制定的,孩子终要长大。
杨争光一口气写了少年张冲六章,把这一切展现给读者看,喜乐与悲凉交织,似乎还有方言土语的狂欢。你一句我一句,张冲几乎不歇气地与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在对话。只有行将老去的人会看出他的好,一个退休的老教师说,教了这么多学生,最后都是坏学生惦记着他……
和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小四杀人一样,张冲最后的以身试法,其实也是一时冲动。但是杨德昌让电影结束在猫王的音乐中,还让小四的朋友录了一段话给他,他说他把录着猫王的音乐的带子寄给猫王了,猫王还回信说没想到他的歌在这么个小岛上很受欢迎,但是杨争光的小说的结尾没有这温暖的一笔,小说最后一节是——他现在的地方:某少年劳教农场。正规的称谓应该是少年管教所吧。
这是个问题小说?杨争光并不希望大家如此看待。他甚至不承认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张冲,到底是谁呢?他想让读者想想看。
杨争光早年以编剧《双旗镇刀客》惊艳电影界,现在写小说也写电视剧。虽然生活是在深圳、西安两头跑,但他的普通话中总有脱不掉的陕西腔,报自己的电子信箱,com能讲出烤馍的味道。听杨争光说话,常常会想到他小说中那些大量的对话语言。荤的素的,明语暗语往一起调,就是一碗燃面(陕西话,非汤面),吃一口品一下,味道好极了。孙小宁
面对失败者张冲我们已失去对话的能力
孙:关于这部小说,媒体反应不多。我也是很晚才看,感觉它被冷落了。读它特别能想到我侄子。都是和大人拌嘴理由一套套,让人看得很乐。当然,也有朋友觉得你和现在的孩子有些隔。我也好奇,你怎么在今年走到了少年张冲的世界?
杨:小说里的事件是有的,一个乡村少年中途辍学,在娱乐场所当保安,把一个公安局长眼睛搞坏了。但小说里的张冲和现实人物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会导到这个事件上来呢?最早是想写一个青春情感故事,到搜集素材时才发现,真正应该写的是这本书。所以我进行了一次集中采访,我还把各年级的语文课本仔细研读了一遍。书里有一部分写的就是语文课。有人看到这些作文,问我是不是把孩子写得太成人化。对,作文全部是我虚构的,但是我有底气认为它真实。因为现在的孩子确实比我们想象得要成熟得多。张冲的生存境遇和当下很多孩子是相通的,只是有些孩子即使觉得委屈,他也可以按照社会规定的路线往下走,而张冲没有能力这样走。从现实层面看,张冲是个不被方方面面看好的失败者。
孙:从一个非父母的角度看张冲的反抗,是很能理解他的,但是如果把我们置换成张冲的父母,我们也可能是不知所措、气急败坏的情形。说来我们和张冲,失去了对话的能力。
杨:确实是这样。回到这部小说,如果张冲面临的是困境的话,他的家长、老师、亲戚、朋友都同样深处困境中。张冲身上所映现的问题,父母、老师也看得到,只是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品,没这个勇气。这也就是现在我们面临这种困境不能改变的现实原因。这本书写的是少年张冲,但我希望大人来读。它的用意也不是用来批判谁,而是想把大家共同的境遇用故事、形象呈现出来。
喜乐与悲凉:我们的文化出了什么问题
孙:看得出你忧思深广,但整部书还是喜乐与悲凉交织。尤其是关于孩子作文那部分完全可以当段子来看。
杨:我们编课文的人,很想给孩子们精神食粮,但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念,又是和我们教育相悖。所以张冲拿课堂上讲的东西到校外一用,就被瓦解了。而这些,父母是知道的,老师也是知道的,每个人在这里都是多面体,这就是中国人的普遍处境。看起来我们的敌人似乎很抽象,但又和我们每一个具体事件有关系。走一步都会让它绊一下。严格说来,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张冲,而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价值观。
孙:小说中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传达得非常微妙。比如张冲姨父王树国受到了一个无赖的讹诈,他觉得只有张冲才能摆平这事,张冲真替他摆平了,他又对自己孩子说,别跟张冲混得太近。中国人对快意恩仇,总是有利用与戒备两面。
杨:我们文化中的虚伪、功利,要面子……在今天还时时存在。这是不能不从根儿上看清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处境是和历史关联的。
安静与忧伤:
属于自我的声音
总是最微弱的
孙:你本身是先听到了那个事件,然后写的这部小说。张冲进局子,从一开始就作为结尾放那里了,你难道没有想过作为小说,它还有另外的结局?
杨:当然想过他是不是出外打工之类,但这样的话问题与困境就给消解掉了。张冲最后是犯了罪,但我不希望因此把它当犯罪小说来看,值得关注的是他的那个世界。
孙:你用了六章来分别讲述他和他的父母,和学校老师、和同龄人等碰撞的过程,前几章很闹腾,第六章仿佛是张冲在和自己对话,显得特别安静而忧伤。
杨:在我们这个文化里,我们个体就是这么微弱。我们首先属于家庭,村舍、社区、学校、单位、国家……脱离开这些说自己,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孙:小说触入的话题谈来很沉重,但是小说并不难读,很多的对话,长长短短,一句一句,很幽默,又很……粗率。你似乎很享受你那种语言的狂欢。
杨:没狂欢吧?(笑)我只是想把所表达的东西尽可能形象地表达出来。有些人看第一章,觉得我写性是不是太多。而且用了些脏字。我不是一个滥写性的人,但是作为张冲父母,食色性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又因望子成龙心切,因儿子的成绩单而受影响。我觉得这样写是必要的。必要的我也不会回避。孙小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