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香港蘇富比2013春拍 吳冠中《漓江竹林》750万港元落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元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香港蘇富比2013春拍于4月3-8日在香港举行,拍卖将呈献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当代亚洲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

  香港蘇富比2013春拍于4月3-8日在香港举行,拍卖将呈献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当代亚洲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珠宝等珍贵精品。

  4月6日15时,香港蘇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开始。本次拍卖共158件拍品;本季专场以抽象艺术及写实主义两大主题为主,超过150件拍品,总估价超过1.5亿港元。其中多幅从未在市场上曝光的重要作品成为这次最大亮点,如赵无极双联作品<10.03.83>及王沂东<闹房>,彰显20世纪华人艺术家不同的创作面貌。

  吳冠中《漓江竹林》油彩木板,一九七七年作,估價: 4,000,000 - 5,000,000 港元。此件作品以28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750万港元落槌。

  

  吳冠中《漓江竹林》

  本季登场的《漓江竹林》、《西柏坡山村》和《玉龙山下丽江城》,皆为艺术家的风景类创作精品。吴冠中在《漓江竹林》妙用油彩肌理和明度变化,呈现大片竹林的层次和声势,尽现漓江的酥软柔和,此与傍临的山岳构成虚实之美。

  我着力于江山如画的倒影之美,着力于酥软、柔和的情调之渲染,但往往只表现了江山之一角。我想将罗带与玉簪之美,构成酥软柔和的虚实之美,作为充溢整个画面的主角。山之倒影加强了山之层次,但有意无意间又割断了罗带。罗带,那是漓江的命脉。我首先保住罗带的飘逸无阻,不染倒影,且时强调远远近近的山之层次,着意表现玉簪的半透明质感。

  (吴冠中 《吴冠中绘画形式分析》)

  唐诗意境的现代演绎

  自五0年代归国后,吴冠中走遍中国各地写生,论足迹之广,可谓无与伦比。1977年4月,吴冠中带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到广西桂林、南宁写生,而《漓江竹林》正是此时之作。

  对于中国艺文创作,漓江堪称江南以外的最受青睐之地。吴冠中文学素养深厚,曾引唐诗「水如青罗带,山作碧玉簪」来概括漓江风景,创作时亦以「山」、「水」元素的张力和映衬为重点。本作以近水远山为基本格局,而不论是山的灰抑或水的蓝,颜色均调校得极其淡雅,以突显江水之柔和飘逸。江水本占作品最大面积,但水中映影增加了山岳和竹林的份量,丰富了本身的层次。艺术家在自叙其漓江作品时曾提及此番用心,而本作不仅作出了上佳示范,亦为传诵千古的唐诗意境,重新赋予现代意义。

  突破油画创作的绿色关隘

  《漓江竹林》色彩简约,尤以竹林的大片绿色最为瞩目。如此布局看似简单,对艺术家而言却有莫大困难。吴冠中曾经在文章《闲话画竹》提到,声势动人而色调单一的景象,难以发挥油画的色彩斑斓,而气质袅娜的竹林,又不宜发挥油画的粗犷,是以难上加难。面对这一关隘,艺术家自言多次无功而回,亦认为「借用传统中画竹的程序,其实是无济于大局的」;经历反复思考与尝试,他终于得出以下结论:「那一色青绿其实并非单一的青绿,其间色调的递变极为微妙而含蓄,还真需要利用油彩的明度与色相之丰富才足以应付」、「肌理的使用是为了画面大面积的处理中不令观众感到单调,也可说是追求平面的质感,丰富画面的层次与韵味」。本作竹林所使用的绿色,变化极为丰富,是艺术家在深绿和浅绿之外,加入黑、灰、蓝等颜料调蕴出的效果,同系色彩的妥善堆栈,即成肌理,在成功营造出江边一隅的竹林深度之余,亦象征吴冠中凭借强大的个人创造力,一次又一次为中国风景油画作出成功示范。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