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柏杨十载译写《资治通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被史学界认为“达到柏杨学术成就顶峰”的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一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在大陆出版。该书将分成9辑,每辑4册,以每月推出1 至2辑的方式出版。此次出版的是第1辑《秦风汉雨》。谈到当初为何耗时10年(1983年至1993年)译写《资治通鉴》,柏杨说,这是因为不满此前的译本都是白话直译,读起来多有词不达意,难以畅快。更有相当一部分版本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或断章取义,或妄加评注,贻误读者。鉴于此,他才耗尽心血用现代汉语译写《资治通鉴》。 

    透露当初译写原因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与《史记》并称的不朽史学巨著,柏杨非常喜欢该书。不过,在承认其价值毋庸置疑的同时,他同时认为该书的局限也十分明显,“因为它仅仅是一部帝王之书,是写给皇帝、大臣看的,而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史书。此外,其文言文的文本,对今天的普通读者来说,阅读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文言文并不是一般读者能理解透彻或解得其中神韵的。”柏杨表示,虽然在他译写《资治通鉴》之前,大陆出版过几个版本的《资治通鉴》白话译本,但这些译本都是白话直译,且多为多人参与,难以展现原著神韵。多有词不达意暂且不论,读起来总有隔膜,难以畅快。更有部分版本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或断章取义,或妄加评注,贻误读者。
    鉴于此,柏杨决定亲自以现代汉语再现《资治通鉴》神韵。对于眼下许多读者不读《资治通鉴》的现象,柏杨表示理解:“没人读《资治通鉴》我并不奇怪,我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懂。你想,一千年前的文言文,要看懂得翻多少字典啊。且语言是常新的东西,一直在随社会发展而改变,日本仅仅是对《西游记》的翻译,如今已是第五代了。莎士比亚、大仲马等的作品在英法等国家也都是屡次重译的。”柏杨说,“所以我译写《资治通鉴》就是想起个带头作用。‘兵部侍郎’是什么?我把它说成‘国防部长’不就懂了。其实只要将其以现代汉语的形式翻译过来,就通俗易懂了。” 
    “柏杨曰”阐述历史观
    柏杨的历史观当然与司马光大不相同,他针对的读者也不再是帝王宰相,而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所以,柏杨的译文与原文比起来,在完整地保留了原文意思的同时,语言更贴近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在译写过程中,柏杨除了凭借自己深厚的国学功底,使译文妙笔生花之外,还在古地名之后夹注今地名,把古官名译成今天官名,夹注原称。另外,他还亲自增绘历史地图,用公元纪年明确显示时间距离,使历史瞬间便在眼前生动地展开了宏大的图卷。
    更重要的是,柏杨在原著每章末尾的“臣光曰”之余,加上了“柏杨曰”,对重要的事件加入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并以生动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入情入理的总结和评价。柏杨认为此举是本书最有价值、最精彩的部分。这些文字充满一个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充满了对民生幸福的关怀,对邪恶势力的痛斥。
     新版做了大量修订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994年曾在大陆出版过一次,当时由于印数少等原因影响不大。此次由北岳出版社再次引进,出版社做了大量修订工作。一方面对原书的文字与所涉及的史事进行了一次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大陆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作了相应变通,阅读起来将更为流畅。另外,书中的历史地图、图表将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通鉴》所记千余年间山川地理形势有不少改变,比如黄河大的改道就有上十次,海岸线也较20年前有不少变动,新的地图更符合历史原貌。
    作者:卜昌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