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鼓励消费请不要拿爱国开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刚听过“买房就是爱国”,又看到“消费就是爱国”,前面还加上了“积极”二字。
  曾见到评论,说“买房爱国”,爱国费用太高昂。这回还有什么话好说,消费天地宽又广,门槛是低的,爱国费用不能再说高昂了吧。这就是跟着人绕圈的结果,跟着绕,总是要把自己绕进去的。

  我当然不能说“不买房(或者消费)就是不爱国”,这就像我不能说“不想当将军的木匠不是好厨师”,也不能说“不想当将军的木匠是个好厨师”。不搭界的概念,你要扯到一起,可能也有些奇妙的作用,但更多的情况是肯定或者否定都没有意义。

  我知道,哲学上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生活中不要给我讲哲学。过去“抓革命,促生产”,生产一尺布,可以讲到与伟大的战略部署、与世界革命的关系。好不容易我们总算搞明白了,你上班就上班,吃饭就吃饭,没有必要跃过几个逻辑台阶,变成“全世界人民离不开我”,消费也说到爱国的地步。

  买房也好,别的什么消费也好,与爱国之间的关系,我看就是一尺布与伟大部署之间的关系。用来用去,你就不知道上餐馆的时候到底是在吃饭还是在实践战略部署。生活还是真实一点好,还是真切一点好。放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真把自己吃饭说成“实践战略部署”,别人会怀疑他脑子有问题的。同样,“消费”这个中性的动词,也承担不起“爱国”的内涵。

  “消费爱国论”当然是有条件的,就是“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重大问题总是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爱国”的项目是可以源源产生的。只是,我想经济问题要经济解决,政治因素当然也要起作用,那主要是制度怎样有助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怎样让人有生活的预期,而不是把“意义”拿出来,一时是“生产是为了世界革命”,一时是“把消费提升到爱国的高度”。

  经济政策奏效不奏效,关键是政策得当不得当,而不是“关键还要看老百姓是否愿意消费”。人们的消费意愿,建立在收入分配和未来预期水平之上。收入多,社会保障好,消费愿望就高。把经济政策变成消费问题,把消费问题变成消费愿望问题,把消费愿望变成爱国态度问题,几个变化之后,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只有公民的爱国态度过关不过关。

  每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消费,所以“积极消费就是爱国”一说,妙就妙在“积极”二字上——正常消费根本不算了。只是不知道,这“积极”,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呢,还是具体的消费数额呢?但无论如何,在“积极消费就是爱国”的逻辑下,不同的消费模式已然有了“爱国”程度的分别。

  现在,你需要积极消费,这与你是否有消费意愿没有关系,而在于这样可以促进经济,可以爱国,你应当有信心。你的消费信心,不在于你是否得到可靠的保障,而是要表现出你相信“明天会更好”。(作者刘洪波系杂文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