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李天岑:写作就是点亮人们心灵的灯(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另一种“官场小说”
记 者:你的《人道》是一部“官场小说”,却与此前流行的“官场小说”不同。我们读到的许多“官场小说”,总是把官场写得很可怕,充满了欺诈、倾轧、阴谋,人物的心灵都很阴暗、阴险、阴冷;而你笔下的“官场”,虽然也有灰暗的部分,也充满了争斗,也写出了某些官员不太光明的一面,甚至塑造了“马里红”这样一个“官迷”形象,但总体上表现的还是生活的常态,你并没有提纯生活,让人感到很真实。
李天岑:我把“官场”写成那个样子,不是为了粉饰生活。生活原本如此。我觉得一个作家要有责任感,要准确地把握“官场”,要让读者通过作品真正了解“官场”。“官场”并不像有的官场小说写得那么黑暗,也不纯然是血淋淋的你争我夺、残酷无情。“官场”里面光明面是主要的,阴暗面是次要的。我就是想通过我的这部小说匡正一些官场小说走极端的偏向。
你看《人道》中写的那个“官场”,也只是社会这个大网络中的一群人,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在这个网络中,“官员”也想尽可能地保持公正、公平,所以他们才会竭力举荐像杨晓静这样乐于奉献、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同时,“官场”也的确是复杂的,这是有许多社会因素导致的。我写《人道》的目的是劝诫人们对当官之事要顺其自然,不必争夺,是想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
记 者:你的小说里总是充满了悲悯。
李天岑:作家的心灵应该是柔软的,应该充满大悲悯。我们要懂得尊重生命,要爱人类,包括一切生灵。所以,《人道》写到最后,我还是让“马里红”这样一个为了跑官而丢掉人格、心灵上千疮百孔的人物留下一口气,没让她马上死掉,我不忍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做一个清醒的人、知足的人真的不容易,为了能活得幸福一些,得有人不断提醒着,不要在欲望面前迷失了自己。写作是一种劝善的行为。所以,当有人把我的《人道》称作“官场劝诫小说”时,我很高兴,将这个评价当做对我创作的最高奖赏。
“官员作家”存在的意义
记 者:南阳的作家们说,出了你这位“官员作家”,大家都很振奋,感到当个作家很扬眉吐气。是这样吗?
李天岑:我为能生在南阳这片文学热土上而深感庆幸和自豪。“南阳作家群”是中国文学队伍中一个特殊现象,很整齐,很有实力,也很团结。回想“南阳作家群”的成长,除了作家们自身的追求与努力之外,的确与南阳这个地方优良的“文化生态”有关。多年来,南阳历届领导对文学创作都很支持,对作家很关心,为作家们办了许多好事,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安心创作。
至于我自己嘛,本身就是这个圈子的人,跟作家们都是朋友,彼此很理解,心心相印,自然很乐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家都是朋友嘛,相互支持。作家朋友们对我支持很大,给我很多指点和鼓励,我一直心存感激。要说我这个“官员作家”的存在对“南阳作家群”有啥意义,我想,可能是:我本身是个“官员”,业余坚持创作,也许会带动一些从政的人来关心创作、甚至直接参加到创作队伍中来,而不担心有人说他们“不务正业”。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崇尚文化、崇尚创造,我们的社会就会有一种好的“文化生态”,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记 者:也许,“官员作家”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你的“官场小说”,为什么会让读者感到比同类题材的其他小说更真实?大概就是因为你是“官场”中人,从你的角度表现“官场”就像一个人从舞台背后看演出,自然会看得更透彻,更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李天岑:写作的时候,我的角色就是作家,是用作家的心态和视角去写作的,除了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之外,还真的没有想到“官员”身份会对写作有这样的影响。经你这么一说,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儿。就像前头说过的,有没有“官场”经历,对于写“官场小说”来说绝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官场小说”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实实在在的“官场”经历,许多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道听途说得来的,与现实有些“隔”。而我在写这样的题材时,就是在写生活的常态,原汁原味的,不需要杜撰。所以,我很感谢生活。
记 者:还有一层:“官场”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很有意思的部分,人们渴望了解“官场”生活,于是就有了“官场小说”之类的作品。为了展示真实的“官场”生活,就需要来自“官场”的“官员作家”来本质地、真实地反映“官场”生活。也许,这就是“官员作家”在文学殿堂上的一种独特价值。
李天岑:我同意你的看法。这样说来,我这个“官员作家”当得还是有意义的啊,哈哈哈……看来,我还得在这个上头好好地写下去!当然,“官员作家”也不一定只写“官场”,我更关注的,其实是人性。我眼下正在写的一部长篇,就是关于人性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