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北方大旱可能造成比冰灾更严重后果(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央视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为了应对本次旱情,记者在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一系列的应急措施都已经在实施之中。
杨汴通:“现在延黄(河)的各个市县正在组织群众,利用机器和人力清淤疏浚,引黄的口门,增加引黄的水量。”
面对58年来遭受的最大旱情,杨汴通同时表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成为当务之急。
杨汴通:“应该说我们全省的所有部门,涉及到抗旱浇麦的都已经动了起来。”
那么,河南省政府又将如何解决由于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水利设施的遗留问题?
杨汴通:“靠中央给予必要的支持,粮食和经济建设,灌区的配套,灌区的节水改造都是需要中央给予支援的,把我们省里面,包括各个市县,包括受益的群众也都要筹措相当量的资金,在今后几年的时间内,能够尽快使我们的灌溉设施能够完善起来。”
这场旱灾还会持续多久?各个受灾省份又该如何应对?
眼下发生在北方小麦主产区的这场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秋冬连旱,降水比常年同期减少7到9成,部分地区干旱程度已经接近或者突破历史记录。现在,我们是真正有了种“春雨贵如油”的感觉。那么,这场旱灾还会持续多久?各个受灾省份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也采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田以堂。
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田以堂副主任告诉记者,这次旱灾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灾情重、危害大的特点,加之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困难突出。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田以堂:“主要原因是主要从去年入冬以来没有雨雪天气和没有降雨引起的,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记者了解到,这次中国多省市遭遇大规模干旱并不是孤例。亚洲地区,包括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的越南、缅甸等地,从11月、12月开始降水都比较少,都属于比较干旱的地区。这是由于来自于南海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以及从印度洋、孟加拉湾过来的水汽输送比较弱,造成了中南半岛、印度次大陆出现比较严重的少雨和干旱情况。而相反,在西半球、北美等地暴风雨比较强。
田以堂:“气候变化异常,我们国家包括世界上都是公认的,气候异常给我们国家以后增加会极端气候事件,就是说洪涝可能多,干旱也可能多,频次会增加。”
面对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党中央、国务院对冬麦区抗旱保苗、保夏粮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去年冬天以来,多次对抗旱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着力抓好当前抗旱保苗工作,千方百计减轻旱情损失。
田以堂:“回良玉总理在一个月内有四次抗旱重要批示,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指示,国家防总、水利部等部门在元旦前夕发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抗旱工作进行了部署;随后在1月上旬,召开了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冬春抗旱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1月20日,又召开了北方冬麦主产区7省异地抗旱会商会;春节前财政部下拨了1亿元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支持重旱区开展抗旱工作。
田以堂:“过了节以后我们派出四个工作组分赴八个省区,最近又有两位部级领导带队再到旱区去,协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同时我们最近还要上财政部再安排一批特大抗旱经费,支持旱区抗旱工作,同时我们加强水量的调度,确保开辟水源,确保抗旱用水。”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各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526万人、开动机电井75万眼,泵站4934处、抗旱机动设备71.1万台套,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3.8亿元,提水引水40多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灌面积7460万亩。与此同时,5000多支县乡抗旱服务队从去年冬天以来每天活跃在田间地头,累计投入抗旱机动运水车3.5万辆次,帮助群众完成抗旱浇地500多万亩次,解决了50多万人次和2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国家防总2月4日启动II级抗旱应急响应,而就在一天后,今天国家防总拉响了一级抗旱应急响应。
田以堂:“今天上午国务院开会,我们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已经确定国家防总启动一级响应,抗旱启动在历史上是首次。”
半小时观察:抗旱也要讲“科学”
红色警报已经拉响,大半个中国已经处在史上少有的春旱威胁之中!我们看到,在中央政府的紧急动员和布暑之下,各地政府机关和广大农民正在集中力量与旱情进行着争分夺秒的抗争。
和去年春天南方的冻灾相比,今年北方的灾情延续的时间可能更长,范围可能更广,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和水灾,冻灾一出现就来势汹汹不同的是,旱灾的发生是悄无声息的,但它却有可能愈演愈烈。所以,我们必须对此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要保障人和生畜的饮用水,其次农业用水也要在科学合理的时间内到达。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科学预测气候变化,对随后的天气情况要有及时准确的预测,并做好最充分的预案准备。只有科学应对灾情,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避免粮食大幅减产的危险。
灾情发生了,各地政府和人民群众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和主动,工作重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调整到位,这的确令人欣慰。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目前中央投入巨资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必需抓住这个机会,还清历史上的水利建设欠账,完善抗击旱涝灾害的水利设施,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