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地方官员 何必冷落母语开"洋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因特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1月5日,国家语委在上海召开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工作现场会。会议认为,推广普及普通话,加强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广告用语等都是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重点。(新华社)

    由此,让人想起《新民晚报》综合新闻版上的一则新闻:某位地方官员在一个正式场合用英语致辞,翻译则在旁照念早已拟就的中文稿。如此一个新鲜的场面让人“大开眼界”。在场来宾大都为中方人士,起初尚有人欣赏此官员开洋腔的勇气,接着便有不少人窃窃私语,颇多微词。(2007.10.30.《新民晚报》)

    本来这也算不得什么新闻,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外语是通用语之一,在国际性的会议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中方人士代表用外语交流的情况。但这位地方官员在“自己家里”,对着几乎都是“自己人”的场合讲话,违背活动议程,放着翻译人员不用,直接以英语致辞,这就有点儿出格:这一,打破了场合礼仪程序,乱了正规活动的“章法”;这二,扰乱了台下观众、听众的兴致;这三,爆出了致辞者强烈的表现欲望。如此,他的“表演”令人非议,便在情理之中了。

    何必冷落母语开“洋腔”?这似乎不仅仅是致辞者个人语言运用的爱好问题,而可以说是微言大义。由此,不得不谈谈这个话题:在国内的非国际性会议中的一些公开讲演,母语与外语孰重孰轻?

    我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民族文化的泱泱大国。56个民族就有各自的语言特征,再加上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方言,中华语言语种,可谓是丰富多彩!然而,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基本工具,语言种类庞杂,无益于区域间、国度间的顺畅交流。人类社会的语言进步是朝着国际、国家之间大区域主流语言品类发展的。国际上有的国家已经被世界大区域语言同化,本地语言、语种、文字正在逐渐消失在所谓的“世界语”中。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保护与抢救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濒危语言文化”方面进行着不懈努力。现在世界各国政府与人民也都在为“保卫”自己的母语而奋斗着,难怪法国总统在一次会议上被一位法国人用英语发言气得愤然离场。在这位总统先生的心里:正式场合不用母语致辞,那才是最大的失礼!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强劲发达的母语。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字改革与语言文化交流事业,把推广使用普通话放到国家机关的政务工作之列。这些年来,除了翻译、记者、教师、演播等语言工作者必须“考级持证上岗”外,国家公务员、国家事业单位用人招考中,也都列入了普通话考核的内容。同时,对高等院校中相关中文汉语言教育的普通话考核实行了等级制。地方各级的正规语言场合,使用母语普通话已经成为公民维护语言环境的自觉行为。

    值得国人引以自豪的是,国家强大,民族强大,声音洪亮,语言铿锵!如今,中华民族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国家的日益强大,民族的声音也就越发洪亮,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化远播天下!我们的母语--普通话随着“中文热”、“汉语热”的声浪,正在向新“世界语”方向发展,把中华文明播撒到世界各地。如今,不仅来华求学的莘莘学子每年大幅度递增,世界各地中文学习蔚然成风,世界“中文热”--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母语磁铁般的深远影响力!
外国人学中文,学讲普通话,而我们本民族大家庭的“推普”却仍然应该坚持不懈。殊不知,在不少应该用普通话表述的场合,诸多说话人常常“口吃”,方言加土语,带夹“生造词”。言者费劲,闻者迷濛。表述是是而非,词不达意。常常言不由衷,笑料不绝!“推普”事业任重道远,懈怠不得。

    至于有些场合必须的外语交流,当然不可缺失。而在非特定场合,还是应用我们自己的母语交流为好,而尽量不要盲目“开洋腔”,口吐夹生“外语”,自己说不清,人家听不懂,东施效颦,出尽洋相。

    但愿类似文头“洋相”出在“洋腔”上的现象就此打住。因为,在当今世界,我们自己首先说好母语更重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