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韩松:越界求真(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游走于新闻与科幻现实与超现实之间———
◎采写/本报记者 刘净植
韩松的两面
关键词:身份
■用新闻人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超现实的方式思考现实,同时对世界充满了善意
你或许不知道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地铁》,所以你也不一定知道韩松。
就像很多人没太注意,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步入乏力期后,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却异军突起,以刘慈欣为首的一批作家以宏大的想象,对人性、道德、社会现实的极端拷问,让人耳目一新。韩松也是这批非职业作家的代表之一。
好吧,或许这样说显得有些凝重。那么,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现实和超现实的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的反差又是那么不可思议、耐人寻味,你会不会对他感到惊诧、羡慕或是好奇?
1997年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这位独特的中国科幻作家时写道:“他白天作为一名记者为新华社工作,晚上写作黑色而寓意深长的小说。”
韩松日常的身份是国家通讯社的记者——不,这样说还不准确。他曾任经济、文教、时政领域的记者,曾任《瞭望东方周刊》的副总编、执行总编,如今是新华社对外新闻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中国军队》杂志编委。对外新闻部是专门负责将中国的新闻以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代表中国政府向国外发布的部门;而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则是专门负责中央领导人、中央机关所有新闻的采访报道的部门。身处国家通讯社两个要害部门领导职位的韩松,无疑置身于中国新闻的最前沿,对这个国家的现实、决策和新闻形象有最直接的了解。人们对于他的想象,大概也离不开严谨、严肃、识大体、顾大局、宣传纪律等等。
但工作之外的韩松却拥有一个奇特的异想世界,当然他不像美国报道中说的那样“晚上写作”,他的夜晚通常容易被繁忙的工作占去,他在早上写作,他起得很早。在一些人根深蒂固的认识里,科幻小说属于儿童文学,在超现实世界中展开故事也仿如做着与现实无关的白日梦。所以像韩松这样的国家通讯社时政部门的领导,写写科幻,也许会被当作有童心的表现。
然而,韩松的科幻小说,莫说少儿,就连成人也未必都能接受。就如很多媒体评论的,他的小说“诡异”、“极端”、“黑暗”、“晦涩”,仿佛一个黑色的深渊,充满着复杂而有象征意味的符号,兼具先锋小说形式与内容的前卫。与他本职工作的严谨务实不同,他的个人写作,放肆、自由、无所顾忌甚至是越界的,就连他自己都说:“写得实在有点过分。”
处于两个极端世界之间的韩松,常常让人对他充满好奇,也常常因为他的身份,让人想在他的作品中解读出更多的含义。
曾在网上论坛里看见“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写韩松的文字,称自己写的不过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是“三维科幻”。当记者在新华社办公室见到几乎被埋在文稿堆里的韩松时,却发现自己看见了一个“三维的韩松”。
他既没有他那类职位让人联想的严肃、优越感,又没有他的小说里那股阴郁、诡异、浓烈的气质。还有第三个韩松,生活中真实的韩松:安静、内敛、认真、诚恳,让人觉得亲切而安心。
他安静地笑着,温和地告诉记者在他的新闻人身份和科幻作品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很多东西我就是直接把平时见到的事情像记日记一样记下来。现实本身比科幻还要科幻。”
之后我明白,他用新闻人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超现实的方式思考现实,同时对世界充满了善意的关怀。这个“三维”的韩松,不也是我们观察和思考这个时代的一扇窗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