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强迫读书不如培养学习性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据报道,某市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评价指标体系,有关部门将为公务员提供一批学习 “菜单”,机关公务员将完成每年6-12本书的阅读。 
    对于读书这种修身养性的精神活动,单纯动用行政力量进行约束,虽然会有行政效果,如果读书主体内心懒惰,迫于应付,社会性读书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强迫读书不如培养学习性格,多营造社会性读书氛围。 
    这让笔者想到了香港的公共读书制度,很注重兴趣培养。比如香港公共图书馆举办的 “儿童及青少年阅读计划”自1984年已开始推行,以4至19岁人士为对象,鼓励小朋友和青少年善用图书馆馆藏。近日举办的颁奖典礼中便有50位阅读书籍最多的会员获奖,其中在过去一年看了3000本儿童书籍的刘嘉怡今年只有6岁,有位中学生一年共看了1200本图书。 
    阅读量如此博大,阅读受人欢迎,足以说明,读书这种修身醒智、醍醐灌顶的功效,已经和这些孩子完成了精神对话、对接。就算这1200本书未必都能读得懂,但就熏陶而言,就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震撼。在繁杂渊博的字里行间曾经穿梭过,就能带来丰厚的精神开阔和收获。香港的学生更有理由接近灯红酒绿,可为什么这些孩子的读书兴趣能如此浓厚呢?这就是熏陶、引导、奖励的结果。是政府的阅读计划,点燃了孩子的阅读欲。 
    与其政府推行强制性读书,不如多进行读书氛围的营造,比如公共资源图书馆,应将社会读书观的培养作为份内事,将培养未来城市公民的读书情趣作为职业责任,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优良的读书环境,创造便捷、温馨的读书通道。各级政府应具有充分的文化保障力度,保证图书馆有较强的图书更新和吐故纳新能力,甚至就像香港一样出台阅读奖励制度,激活、培养群众的读书情趣。 
    群众也应该摆正阅读和挣钱的关系,尽可能将读书情趣的培养当作人格重要构成。 
    当全社会形成了宽频度、多角度的读书激发意识,具有了稳定的制度化读书熏陶,人们的阅读情趣就能得到激活,而不像现在一样, “视野有限,眼界狭窄,语言干瘪”。借鉴香港的公共读书制度,应该值得期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