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指"废简"不现实 建议中小学教识读繁体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潘庆林“用10年时间废除简体字”的提案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争论。对于这场“繁简之争”,华师大教授周斌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废除简化字不可行。他同时建议,教育部门应将识读繁体字列入中小学课程。 


    “废简”提案不现实


    据了解,自从 《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以来,在半个多世纪里,汉字的“繁简之争”就没有停止过。从事书法、古文字研究的周斌教授日前向中小学教师、文化工作者、书法家、科研人员作了社会调研,大多数人认为恢复繁体字不可行,一些人虽然在感情上倾向繁体字,但还是主张维持现状。


    周斌教授分析说,废除简化字不可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具有操作性,二是不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几代人学的都是简体字,也写惯、看惯了简体字。如果改用繁体字,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使我国的文盲、半文盲数量上升。而从文字发展的规律看,汉字一直处在由繁到简的过程中。比如,秦朝的小篆书写繁复,而汉代的隶书就简化了很多。所以“简体字”并非上世纪突如其来,它是符合简化、俗化的文字演变规律的。


    汉字简化方案具有科学性


    潘庆林委员提出“废简”建议时,说了三点理由:一、简化汉字违背了汉字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二、繁体字虽繁琐难学难写,但电脑输入和简体字一样便捷;三、恢复用繁体字利于两岸统一。


    对此,周斌逐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繁体字的形态美确实要优于简体字。但简化字违背了汉字科学性的说法则有失公允。当年的简化字方案是经众多专家研究得出的,很多简体字是对繁体字草写的楷化,还有很多简体字是根据形声字构字法造的,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群众基础。


    在周教授看来,潘庆林列举的第二条理由有一定道理。当年推行简化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繁体字书写太麻烦,电脑输入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也要看到,手写汉字的情况还是大量存在的,电脑输入不可能完全代替手写。至于第三条理由,周斌表示,事实上简体字的书如今在台湾地区很流行,台湾人写“台”时已改用简体字了。


    教孩子识读繁体字好处多


    尽管繁体字“毕竟东流去”,但它的艺术性、文化价值在当代依然存在。周斌教授指出,繁体字承载的文化信息要多于简体字,而且很多古籍是用繁体字排印的,为了让青少年不与中国传统文化疏离,他建议将“识读繁体字”列入中小学课程。这个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也很有实用性,因为繁体字在公共场所、文艺作品中也是时常出现的,孩子们学了繁体字,就能更准确地识读它们。


    在书法教学中,专家发现,青少年认识了繁体字后,不但不会遗忘简体字的写法,而且对所学的汉字会有更深的理解。记者 俞陶然 摄影 陈焕联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