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论坛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解决国与国的利益冲突、民族与宗教矛盾等全球危机,最为重要的乃是要有一种能够真正代表人类利益,能够超越国家、地区、民族、宗教领域而又为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从而能够化解仇恨,缓和矛盾,促进对话,和平共处,共同进步的根本原则。我们认为,这些根本原则就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和而不同」。这三大原则是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孔教的基本教义,也是治理世界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维持人类和谐安宁的灵丹妙药。
   一、仁者爱人与世界和平
 孔子「仁者爱人」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要有自尊自爱的精神。扬雄说:「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法言.君子》)自尊自爱是关爱他人的必要前提。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不会对他人产生友好行为。丧失了自信心和责任感的人,也常常对别人采取损害的行为。其次,儒家的「仁道」,表现为向外产生利国利民的作用。仅仅有自爱是不够的,因为,仁的品德是内在于人性中的,而发用的方向则是指向外的。董仲舒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春秋繁露.仁义法》)孔子是把爱亲作为仁爱扩大的基础,他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孔孟并不是叫人们完全停留在爱亲上,如果仁爱被限定于此,就摧折了仁爱。仁爱的本质就决定了仁爱必然要得到无限的扩大,达到孟子说的境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再次,应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儒家所追求的不仅是人世间的和平,而且是宇宙普遍的和谐,即天、地、人整体的和谐,这就是「太和」。故仁者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成就自己的生命,还要泽及万物,成就万物的生命。
   二、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
 什么叫「忠恕」?曾子并没有具体说明。宋代大儒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所谓「尽己」,就是尽己之力为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在处理己与人的关系中,诚恳真心地为他人,自己要能自立,也要让他人自立,自己要事事通达,也要让他人事事通达。也就是说要去关心人,帮助人,成就人,认真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所谓「推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自己不愿意要的,不应强加给别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与人为善。也就是说要宽容人,体谅人,尊重人,不损害他人及社会的利益。反之,如果「己所不欲,施之于人」,其结果必然侵犯他人的尊严和权益,就会产生怨恨,而怨恨是事端的苗头。如果,以己之所好,强加于他人,其结果往往是好心办坏事。今日某些西方国家,不顾他国人民的意愿,把西方之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强加之于非西方社会,甚至不惜以武力强迫他人接受。当前世界上发生的文化、民族、宗教的隔阂和冲突,究其原因,正是「强人从己」「强人所难」,严重地违反了孔教儒家的「忠恕之道」。只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尊重他人,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如果人人都能实行忠恕之道,那么社会道德水平就会大大提高,人与人之间就会减少磨擦,社会也会形成一种和睦、祥和、安康、快乐的和谐气氛,冲突、暴力、战争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
三、和而不同与世界和平
 「和」的原理是中国人把握宇宙、理解人生的一种主要观念。「和」是包含着矛盾和差别的辩证的同一性,「和」是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和相互限制,从而产生新的事物。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和」而不是「同」。因为「同」取消了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因此也取消了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据。
 我们提倡「和而不同」的精神,目的是要解决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冲突,发挥它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世界和平的重大作用。在地球村里,任何一个民族的利益都不能离开人类的共同利益。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生态的发展都是全球性的,人类在互爱中共存,在互仇中俱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要互相依赖。同样道理,同一地区相近或相邻的各国各族之间,也是共同利益大于它们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真正为本民族利益着想的人,必定是主张睦邻友好的人。试看目前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如果没有宗教和解民族和解他们是不会过上安宁幸福日子的。冤家宜解不宜结,历史的纷争只能通过谈判、妥协、谅解来解决,而不能诉诸武力。历史大儒张载说过:「仇必和而解」。离开此理,仇恨解决永无出路。

   作者:汤恩佳博士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