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海战场景首登话剧舞台 渡海战役战斗细节曝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大型话剧《红帆》进京展演记者见面会

导演傅勇凡

剧照

剧照




中新网9月17日电(蒲波) 59年前,东北野战军“四野”在不习水性的情况下,用木帆对抗军舰,突破琼州海峡天险,解放了海南岛,取得了解放南中国的最后一个胜利,也成为世界渡海登陆作战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对于这样一次重要战役,在中国却长久以来缺少艺术表现。 


  去年10月,广州军区决定推出一部反映解放海南岛战役的话剧《红帆》。这是海战场景首次登上话剧舞台。17日下午,在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大型话剧《红帆》进京展演记者会上,本网记者向主创人员了解到话剧的创作情况、呈现海战场景的技术创新、对其他艺术种类的借鉴等。 


  还原历史:首次披露渡海登陆作战战斗细节


  渡海战役,陆战变成海战。“四野”过去的经验难以用上。在海岸上,湿热难熬。轻敌、麻痹、畏难、浮躁等情绪在队伍中蔓延。战士们需要克服不习水性、不服水土等重重困难,最后,武装泅渡、浪里射击,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奇迹。


  话剧《红帆》竭尽所能“还原历史”,把当年的海战实情搬上舞台,第一次披露了当年渡海登陆作战的鲜为人知的战斗细节。如,参战官兵把普通民船改装为动力船,将汽车发动机安装上去,以提高航速;把山炮、土炮、迫击炮等重火力武器绑在渔船上,作为土炮艇;作战中,“土炮艇”开足马力,冲向敌舰,利用敌舰的射击死角;“土炮艇”紧靠敌军舰,向敌实施攻击,消灭敌人。 


  为展现海战场景,舞美上实现三个创新


  在记者会上,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放映了话剧《红帆》的片断。舞台上,战争场面壮阔恢宏,三个船板在烟雾和雷电灯光中颠簸起伏,幕布纵深感很强,看似千帆竞发,具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力,令人震撼。


  会后,傅勇凡大校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对于第一次在话剧舞台上呈现海战场景,他们确实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归纳起来,在舞美上实现了三个创新。


  一、让舞台上的“船”颠簸了起来。他说:“传统的舞台道具采用真船,而真船是不能动的。我们采用三块船板,利用机械装置,让船动了起来。”


  二、“一景多用”,变幻莫测。《红帆》的舞美设计是“虚实结合”,舞台中央的三块巨型活动木板,在灯光、烟雾以及背景效果的不断映衬下,或者是岸和礁石,或者是船。


  三、两重幕布加强舞台的纵深空间。在记者问到“舞台的幕布呈现的海战全景的纵深感为何很强”时,傅勇凡导演介绍到,话剧《红帆》使用了两层幕布。其中,离观众最近的是金属材质的环形网幕,表现自然的变化,如海、天、云的变化。在网幕的后面又加了一层传统画幕,画有渔村、帆船等,可以换幕。另外,还有一些小细节上的变化。


  为拓展话剧舞台上的有限时空,采用“蒙太奇”


  在话剧舞台上相当活跃且获得诸多荣誉的傅勇凡导演在电视剧领域也有一番作为。他曾导演电视剧《特殊任务》等,也主演过《和平年代》、《热带风暴》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作品。


  当记者问傅勇凡导演“电视剧的创作经验对话剧《红帆》的创作有没有积极的影响”时,傅导坦然说到,《红帆》在舞台的场面调度上,确实借鉴了影视艺术手段中的“蒙太奇”。就像《24小时》一样,把同时间发生在不同空间中的事情并置在同一个话剧舞台上,增加话剧空间的内容丰富性,还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没有“高大全”的英雄人物 人物塑造更加真实 


  在记者会上,国家一级编剧唐栋介绍了《红帆》的创作情况。他谈到,《红帆》的主题是张扬一种“红帆精神”,也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历史和现实的平衡中,编剧着力挖掘历史题材中的当代意义。解放海南岛战役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军事战斗经验,更重要的是那种在胜利前夕面临生死考验时勇于战斗的精神。 


  与以往的军事题材的话剧不同的是,这部戏刻画了不少官兵的牺牲。剧中,没有“高大全”的英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铁血男儿”。有27岁的团长王朝海、30岁的政委宋福成、27岁的副团长樊刚、26岁的营长何琼生等。这群不熟悉海战、没有任何海上装备的战士面对的是10余万敌兵、50余艘舰艇、40余架飞机。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将革命进行到海底?还是回家分田地,娶媳妇,享福?


  最贴近渡海战士原型的角色:何琼生营长


  会后,本网记者采访了编剧蒲逊。她补充到,为创作《红帆》,剧组做了大量的采访、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收集到当年的东北“四野”打海战的若干训练和生活的鲜活细节。受话剧艺术形式的限制,编剧不得不割舍掉不少故事,选材的唯一依据就是围绕主题,然后把战士的生活线和战争进程线艺术化地穿插起来。


  蒲逊说,《红帆》就是英雄群像。每一个英雄都集中了不少渡海战士的特点。如果要从角色中找出一个最贴近某个战士原型的角色的话,那就是何琼生营长。记者了解到,剧中的何琼生营长是一个“从来都是把脑袋挂在腰上”的英雄。当年是为报家仇,砍死了逼死父母、抢走妻子的恶霸,带着妹妹何琼香投奔革命队伍的。渡海作战前,他已离开海南家乡6年之久。这期间,他五次参加敢死队,杀敌无数,身上六处负伤,战功赫赫。夫妻相逢,却是在登岛后的战场上,最后,夫妻双双与敌人同归于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