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童声诵《论语》典籍记心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巧言令色,鲜矣仁”……前天上午,首都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再次传出稚嫩又不失流利的读书声,这是首图开办的国学小课堂上课的情景。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些被背得滚瓜烂熟的古文出自一群学前孩子之口。

  国学小课堂是首图为了向年龄在3岁半至8岁之间的孩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而开设的,已免费开办了50余周。每周六,都会有20多个孩子端坐在这里,随着首图工作人员朗读《论语》中的句子。一年多时间里,已有百多名孩子在这里接受了中国古文化的熏陶。一直坚持为孩子们授课的赵兰天老师说:“儿童读经的倡导者、台湾学者王财贵认为,儿童的记忆力非常旺盛,他们不能理解经书的含义却能够背诵,幼时把经书‘塞’进孩子脑海里,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从这个‘储存室’中慢慢受益。因此在这个课堂上,诵读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

  但在与孩子们的实际接触中,首图对小课堂也有自己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开启良好道德风尚的思想,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也时常挑出一两句古文进行解释,比如关于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等有益的诗句。”

  爸爸妈妈们反映,许多孩子在接触《论语》后,日常行为有了很大改观。老师们也发现,“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很自私,自己的书只能自己看。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其他人就哈哈大笑。但在接触古文后,孩子们明白要互相帮助,慢慢地,团结意识就增强了。现在每次读完书后,孩子们都会自发地把桌椅摆整齐。”

  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介绍,诵读古经是中国在废除科举制度之前沿用了2000多年的教学方法,这种私塾教学从教育学角度讲是有道理的,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补充有一定的效果。“现代文是从古文演变来的,如果不知起源,之后的学习就站得不稳。只有更好地领会古代汉语,我们中国人说起话来,写起文章来,才能儒雅,才能有中国味道。”他说,儿童时期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装在肚子里,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或者批判,这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财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